更新时间:2018-06-29 15:16作者:王华老师
在课程实施方面,充分吸收了高考综合改革先行试点省份的经验,提出了对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选课走班教学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方面的要求。要求组建专门队伍,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社会,处理好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要求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提供课程说明和选课指南,安排班主任或导师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方案。要求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把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程的修习情况应作为综合素质档案的重要内容,并指导学生客观记录成长过程。
三、普通高中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新高考选择性的提高,使得6选3的组合高达约20种,选课走班因此而势在必行,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班教学和全年级统一的课程安排将被打破,多样化的课程组合和走班制教学将成为学校新常态。构建层次清晰、递进有序、开放有致的学校课程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是普通高中学校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课程方案和考试制度的变革,要求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也要随之发生变革。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生涯发展指导、选课指导、教学管理等方面建立制度,逐步形成学校教学管理特色。
建立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制度。学校应以制度的形式对学生生涯发展校本课程开设、导师制建立、生涯规划活动开展、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等进行规定,指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处理好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未来社会需求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学校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涯规划教育的学习成果,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选修选考适当的课程。学校应提供课程说明和选课指南,安排班主任或导师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课程修习方案,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应积极探索建立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管理制度,统筹课程安排、教师调度、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学设施配备等,为选择性课程走班教学的实施提供保障。
(二)加强学生的组织管理
选课走班在给学校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学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特别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供了机遇,并可以由此促进学校从根本上变革学生培养机制。
加强学生的组织管理。一是要正确对待尊重学生选择和提高了管理难度的关系,不能只看到并规避走班带来的困难,“能不走就不走”,而是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尽可能地通过“大走班”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化发展;二是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三是建立并逐步完善信息化的校园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实现师生即时互通,信息共享,解决由选课走班带来的“排课”难题,让庞大的数据库变得有序而“多用途”,保障“选课走班”组织管理的科学高效。
(三)完善考试评价制度
学校要根据新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要求,完善学校自身的考试评价制度,创新人才评价模式。
建立学分认定制度。学校应组建学分认定委员会,依据课程方案制订学分认定的具体办法,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考察学生修习的课时和表现,考核学业成就,认定学分。
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校应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式,客观地记录和认定学生各方面的突出表现,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选修课程的修习情况应列入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规范考试评价要求。校内考试评价、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均应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以必修要求为基准,高考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以选修必修的要求为基准。
山东省刚刚进入新高考改革试点,虽然充分吸取了前期上海和浙江试点获得的经验,并注意到了试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因为区域条件和教育水平不同,在具体操作中还是难免会出现难以提前预见、缺少应急预案的新问题,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都会因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得到解决。而我省的高考综合改革,也会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