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6 15:30作者:李一老师
【答案】
9.A
10.B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9.根据图4-2中的风向,可以判断该图为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图。图4-1中,副热带高气压带移至30˚-40˚之间,所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正值冬季,此时,巴西高原草木枯黄,我国各地昼长夜短;密西西比河进入洪水季节,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驶向亚丁湾的船只逆风逆水。
10.图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受乙风带的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如果在大陆东岸,受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所以C选项“总是高温少雨”,错误;南亚地区夏季多雨是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而成,并非丁风带的影响。
11.等压面上凸为高、下凸为低。结合上题,甲丙均为动力作用形成的气压带,并非热力作用形成,所以,甲丙对应的等温面弯曲方向和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一致。①为甲,④为丙。
考点:本题组考查气压带和风带。
36.【答案】
(1)因为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匀,所以水旱灾害频发,应该大力兴修水利工程(2分);由于气候干旱、热带沙漠广布,切不可过度开垦雨林导致土地的沙漠化(2分);合理灌溉、有灌有排,以免引起土地的次生盐碱化(2分);节约用水,发展节水灌溉农业(2分);保护植被,治理生态环境(2分)。
(2)b高原为热带稀树草原带(2分);主要因为海高教网,沿海山脉对西南季风的阻挡(2分)。高原内部降水较少(2分)。
(3)降水丰富且主要集中在夏季(2分),河流汛期集中在夏季(2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旱涝频繁,为保证农业稳产,必须兴修水利工程。由于该区有热带雨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这就要求农业开发适度,保护植被,同时切不可过度开垦或破坏雨林,以免引起土地荒漠化。在旱季,由于不合理灌溉,可能会引发土地次生盐碱化。因此,发展农业要做到合理灌溉、有灌有排,以免引起土地的次生盐碱化;节约用水,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2)从纬度位置分析,b处应该是热带季雨林带,但由于b处位于德干高原内部,受高原地形影响,西南季风对其影响较小,b处降水较少,形成热带稀树草原带。
(3)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不外乎降水量大或者汇水量大,同时排水不畅等原因所致。c区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是降水丰富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河流汛期集中在夏季,这两个原因导致水量大,同时该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终致洪涝多发。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洪涝灾害的成因。
37.【答案】
(1)咖啡主要分布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巴拉那河沿岸和东南沿海地区(或里约热内卢与巴西利亚之间的地区)(2分)。其咖啡生产的有利条件是:纬度较低(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气温较高,热量充足(2分);地形以高原为主(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东南边缘),海拔较高,夏无酷暑(2分);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小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和巴拉那河的河水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水源需求(2分);(种植历史悠久)土壤肥沃(2分)(该点亦可得2分,但总分不超过6分)。
(2)从气候类型上看,巴西利亚属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里约热内卢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2分);里约热内卢地处东南沿海,东南信风的迎风海岸,使该地降水多(2分);还有沿岸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2分);巴西利亚位于内陆,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使该地形成了明显的干、湿季。
(3)亚马孙河流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2分);热带雨林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农业,没有良好的农业基础(2分);流域内经济落后,缺乏城市发展的广阔腹地(2分);交通运输欠发达,基础设施薄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巴西咖啡主要分布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巴拉那河沿岸和东南沿海地区(或里约热内卢与巴西利亚之间的地区)。根据材料,咖啡生长需要理想的温度、降水、海拔、土壤条件。巴西纬度低且生长咖啡地域海拔较高,满足热量充足但夏季又不是酷暑的条件;多雨的气候及河流满足咖啡对水量的需求;同时该地种植经验丰富、土壤肥沃。
(2)里约热内卢与巴西利亚的气候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类型的不同导致了气候特征的差异。巴西利亚属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里约热内卢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二者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也不一样。里约热内卢地处东南沿海,东南信风的迎风海岸,使该地降水多;还有沿岸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巴西利亚位于内陆,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使该地形成了明显的干、湿季。
(3)大型城市群即人口的高度集聚地。这样的区域不只要求地形条件,对于气候、交通、水源、植被、土壤、经济发达程度等条件都有要求。亚马孙河流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热带雨林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农业,没有良好的农业基础;流域内经济落后,缺乏城市发展的广阔腹地;交通运输欠发达,基础设施薄弱。这些条件都导致这里不能形成大城市群。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区域自然特征的差异、城市的区位因素。
42.【旅游地理】(10分)
【答案】
九寨沟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高,具有独特性(2分);正值金秋十月、十一长假,游客暴增(2分);景区的规划、管理不到位,使游览价值锐减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游客数量大幅度下降(2分)。应对措施:对景区规模及淡季和旺季的接待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分析,针对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的食、宿、游、购、娱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2分);特别是要制定超出景区的容纳空间和接待能力的应急预案和疏导措施(2分)。(叙述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2013年和国庆假期游客人数差异巨大,其中,2013年游客爆满,2014年人数骤减,其原因是:2013年,九寨沟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高,具有独特性;正值金秋十月、十一长假,游客暴增(2分);但景区的规划、管理不到位,使游览价值锐减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前车之鉴,尽管景区风景依旧独特,但安全问题及游览质量都导致游客数量大幅度下降。
应对措施:对景区规模及淡季和旺季的接待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分析,针对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的食、宿、游、购、娱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要制定超出景区的容纳空间和接待能力的应急预案和疏导措施。
考点:本题考查旅游地理。
43.【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答案】
云南省是我国多地震的地方(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次地震震级比较高、震源浅(2分);鲁甸县是云南省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人口稠密使得这次地震所受影响的灾区人口数量多,灾害也比较重(2分);鲁甸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当地经济条件比较差,建筑物抗震性能也比较差(2分);这次地震的震区是高山峡谷地段。由于处于雨季,地震引发了严重的滑坡、泥石流、滚石等次生灾害。这也加重了这次灾害的损失(2分)。因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了通信特别是交通的中断,为紧急救援带来了严重困难,耽误了最佳救援时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