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01 14:25作者:李一老师
“能不能在沙漠里大规模地进行设施农业生产?”年初,当唐金元领到这个艰巨的任务时,他顿觉肩上沉甸甸的重负,“在沙漠里种植蔬菜、水果,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
这个跟土地打了20多年交道的老农业技术员开始研究沙漠。和田市并无沙漠种植蔬菜的先例,他带上技术人员先后赴北京、山东等地学习沙漠种植技术,又到洛浦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等有沙漠种植经验的地区去“取经”。
“沙漠中有很多土质并不适合植物生长,但有一些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土适合植物生长,”唐金元说,“庆幸的是,我们采集的土壤样本经北京农业大学的国内顶尖专家研究鉴定,可以进行规模化农业种植。”
3月,乍暖还寒,正在建设中的团结新村一派繁忙景象,沙尘暴的不时入侵,让这里愈加显得凌乱。
唐金元带着17名农业技术人员进驻团结新村,他们要负责温室大棚的规划和设计,还要在村民住进来之前培育好种苗。
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黄沙上,满眼寻不到一丝绿色,唐金元的心里并不踏实,虽然学过相关的沙漠种植技术,虽然土壤样本也经过专家的认可,但要真刀实枪地操作起来,他远远谈不上成竹在胸。“沙漠里的气候和陆地不同,干旱缺水,温差较大,而且经常有风沙,给我们试种植带来一定困难。”唐金元说。他知道,前面有重重困难,但他们必须得铆足劲儿,像刘翔跨栏一样把这些困难远远抛在身后。
大棚盖好后,8月份开始育苗,大家选了8座大棚作为“试验田”。沙漠里夏天极热,冬天极冷,能在这种环境下成活的种子必须“皮实”,既要能耐高温、耐低温、抗盐碱,还要能抗病虫害。他们精挑细选,不敢有丝毫懈怠,用的土也是进口的高品质营养土。
在精心培育下,首批70余万株西红柿、黄瓜、辣椒苗绽出嫩绿枝叶。守着这些娇嫩的小苗,大家像守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刻也不敢离开。8月的沙漠,中午时分温度有时达到50℃,担心种苗被晒死,他们顶着毒辣的日头,用消防用的洒水车给种苗浇水。针对沙漠缺水的问题,他们采用了高效节水滴灌和防渗处理等新技术,解决了水和肥料的问题,种苗长势喜人。
那段时间的艰苦,在唐金元看来是一种人生的历练。团结新村虽初具雏形,但许多配套设施并没有跟上――没有饭馆,他和大家从家里自带干粮;晚上没地方睡觉,他和技术人员在大棚外露天而眠,早晨起来满头满脸都是沙子,甚至嘴里都是沙子。一天中,有十四五个小时在大棚干活,晚上累得精疲力竭。几个月下来,他们个个成了皮肤粗糙,脸色黧黑的“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