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5 08:37作者:王华老师
加强党性修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更要学习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尤其要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研读习近平同志从正定、到福建,从浙江、再到中央的一系列理论思想和执政理念,从他在正定时制定的《县委工作大纲》,到福建时提出的“滴水穿石、功成不必在我”、“马上就办、办就办好”、“领导干部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等要求和“四下基层”制度,到浙江时提出的“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领导干部要拎着乌纱帽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以及他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思想等。总书记当年的这些重要思想和生动实践,对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联系十八大以后提出的“四个全面”、“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以及“三严三实”等治党治国治军重大战略部署和思想理论,我们可以看到总书记的思想体现了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和执政品格,彰显了一脉相承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因此,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我们必须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放在思想理论学习的首位,准确把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工作思路,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严以修身,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问题,他说,“有的人总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看法,总觉得自家的肉不香,人家的菜有味”,为此他特别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些重要论述,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科学分析了信仰迷茫的严重危害,进一步强调了加强理想信念,对于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巨大作用。
关于对中国的制度和道路选择问题,习总书记有句话说的十分到位“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一直在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从清末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到康梁变法,到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到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再到中华民国。应该说,中国近现代史上我们把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都想过了,而且都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面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条件,西方的各种政治模式和制度均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症状,包括我们照搬苏俄的计划经济模式,也都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因此,只有结合历史、结合实践、结合中国国情,才能使我们正确思考道路选择、制度选择,更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