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04 12:20作者:王华老师
群众施工队组建起来了,赵学煌担心的事也发生了——有的民工没干几天就跑回家去。高德荣挨家挨户把群众找回来,白天和他们一起修路,晚上和他们一起住工棚。天还不亮,他就为大家生火煮饭。就这样,独龙江公路的最后5公里按质按时完成——后来修乡村公路,这批施工队员果然成了骨干。
家人
“老县长,手机响,那是百姓有事讲;老县长,背竹筐,农用家具往里装;老县长,坐火塘,促膝交谈拉家常……”
这首快板书,说的就是高德荣。当年从州人大副主任位置上回独龙江乡时,老县长说:“我的同胞还在受穷,我却在外面享福,这个脸我丢不起!”如今8年过去了,有人评价他:“不是‘和群众打成一片’,而是‘长’在群众中。”
女儿高迎春回忆,父亲早出晚归,小时候很少见他。妈妈是卫生院医生,碰上妈妈出门,就得照看弟弟,自己六七岁就会管家了。
老县长对孩子们付出不多,要求却很严。
儿子毕业后考公务员,三年才考上——彼时他正是一县之长;女儿单位集资房10万多元,从银行借了10万元,10年才还完——但他不要组织上安排的房产,补贴也不拿;女婿怒文军本是乡村教师,自己努力考进了县档案局——他是半年多后才知道的;儿子、女儿的婚礼,没请一个父亲的同事朋友——女儿结婚时他的司机都不知道。
高德荣搬进独龙江乡后,老伴也随他到乡里安了家。“如果没有马姨,老县长早不行了”,跟高德荣开车15年的肖建生说。
2010年,云南省启动独龙江整乡帮扶,老县长忙得更欢实了。马阿姨6点多就起床,给老县长做好饭,好让他“饱饱暖暖出门”。晚上老县长回来赶不上吃饭,火塘边的瓦罐里,一定备好了“牛奶煮荷包蛋”。
“你理解父亲吗?”记者问高迎春。
高迎春想了想,说:“生孩子后,感觉不一样了,他很喜欢外孙。”她给记者讲了一个事。一天晚上,在草果培训基地学习的30多名独龙族乡亲就要“毕业”回家了,父亲杀了鸡,拿出自酿的酒,乡亲们围坐在他身边。
大家喝高兴了,唱起了独龙民歌,跳起了独龙舞蹈。父亲跟着唱起了他作词的歌:“美丽的独龙江哟,我可爱的家乡,处处鲜花开放,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美丽的独龙江哟,我可爱的家乡,插上了高飞的翅膀,靠的是伟大的共产党。”
哼着哼着,高迎春眼泪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