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红楼小讲读后感(6)
更新时间:2018-12-04 12:58作者:李一老师
无穷。曹雪芹的这一“可卿”与警幻仙姑的艺术灵感,可能会有源于此。
这秦可卿及其化身警幻仙姑,出场较早,死的也较早,类似那水浒中的晁盖天王,时隐时现的在后文中出现,她提早的在第五回神游太虚幻境中将文中所有人物的判词给那宝玉昭示,又通过“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将暗示了全文群芳的悲剧色彩,无非是那“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人散”的主题;可卿在去世前又托梦凤姐,说了一番话大概就是贾府盛极而衰的必然。而这一切都出现在红楼梦开篇未久几回,在红楼那元宵盛况和那“饯花会”、极盛时期的大观园“海棠诗社”之前,就已经昭示了后半部分家破人亡“树倒猢狲散”的悲剧主题。
至于后人品味的对于可卿的负面评价“风月之事”,实属于人间悲剧,大抵那些庸俗之众都被那判词给糊弄了,其所谓“情天情海幻情深”,后文不少认为可卿是多情少妇,又加之“淫丧天香楼”这让人胡思乱想的构词。其实可卿是位可怜的女子,她屈服公公贾珍在当时也别无他法,这算是原作想表达的社会悲剧的一种。但是可卿最后悬梁自缢,也是接受不了这种现实,难道后人没看到这点么?她生前东西两府无人不对她有好评,死后上上下下一齐痛哭,可为人格完美之明证。
由此可见,这可卿多么的富有神秘色彩多么的智慧,她的一席话之富有哲理,限于篇幅,不展开讨论,所以说,这么一个重量级的美少妇,难道不值得众人膜拜么?
4、红楼梦主题众说纷纭,你赞成哪一种?
答:按照周汝昌先生的观点,如果还沉溺于这宝黛爱情或者三角恋云云的读者,真枉费了作者的一片心机,不过那也是程高篡改红楼的结果。其实那宝黛爱情连个次要的主题都算不上。
何故如此之尖刻?首先这书的主角是凤宝,按照周汝昌先生对上下文无数重要场合的分析,所有重要场合,主角都是凤宝二人,都是凤宝叔嫂二人一同出现、一同前往,诸如那可卿淫丧天香楼的丧钟先惊醒的是宝凤二人等等无数重要场合,按照脂砚斋看过原文石头记的片段,最终结局应该是凤姐宝玉最后家破人散后被困狱神庙,后被小红贾芸救出,共同经历了那“悲欢离合,炎凉世态”。这正应了作者借贾雨村之口表达出的“正邪两赋之人”,至于王熙凤贪权敛财,那完全是后人篡改原作,曲解雪芹本意的拙笔。按照雪芹原来的意图,写凤宝都是那“正邪两赋之人”。而且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