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衡文章大家毛泽东有感(5)
更新时间:2018-12-04 11:39作者:王华老师
其文章的典范之作及其风骨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他成为一个文章大家和开时代风气的一代宗师。其间到底给我们后人什么启示呢?
孟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读毛泽东的文章,也应了解他的一生。
综观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在艰苦漫长的革命岁月中,表现出一个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
古人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毛泽东把文章当作领导革命、号召民众的利器和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的锐利武器。在他一生中,笔和书一样是须臾不离身的。
郭沫若先生评论毛泽东的诗词时说:"经论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
我们说,毛泽东的文章,也一样堪称"泰山北斗",不过它就并非像诗词那样属于"经论外"之"余事",而是"经论"内之"正事"即所谓"经国之大业"(其实毛泽东写诗词也常是"经纶正事",因为他常以诗纪史,有意无意地用诗记录了他打江山和建设新中国的主要历程)。可以说,毛泽东的文章也是时代的产物,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风雷激荡的时代风貌和人民斗争的历程。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代伟人和开国领袖,绝不是什么天命,也不是纯粹的机遇,而是他的经历,他自身的砥励及其种种特质,作用于中国历史洪流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毛泽东虽然生于山村的农家,但是他从小就立下了救民救国的雄心壮志,如饥似渴地读书,以寻找匡时救国的良方妙计。当他16岁进入**县**学堂读书,校长李元甫先生要他写一篇"言志"的文章时,他就从国弱民穷的现实,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把个人荣辱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来写,奋笔挥毫,直抒胸臆,一篇作文,一气呵成。当李元甫先生看到这篇文章,先是被那工整清秀的蝇头小楷所吸引,当看完文章内容时,那高远深邃的立论,华美典丽的词章,纵横捭阖的笔法,令他兴奋不已。所以他高兴地对管事的先生们说,我们**学堂发现了一位建国的栋梁材。李先生把毛泽东当作是旷世奇才。毛泽东的这篇《言志》和《宋襄公论》、《救国图存论》等文章都被老师赞扬为"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