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08 03:59作者:才子老师
建议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都要设立知青专项救助资金,对在上山下乡运动中致病、致残、去世的知青及家属定期给予一定物质照顾和资金补助。
军队官兵致伤、致残可评定残疾等级,享受福利优待,享用终生,并惠及家属子女;工厂工人的伤残可享受工伤待遇,直致终生。
知青是响应政府号召上山下乡的,他们在严酷环境中的忘我劳动令患上疾病伤痛者为数众多。
例如在云南兵团矿场和内蒙草原火灾中死亡、受伤致残的知青,就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扶恤优待,幸存下来的病残知青痛苦终生,他们的晚年更加凄惨,有的更终生未娶、未嫁,无法享有相应的养老福利待遇。
还有许多知青在当时的繁重劳动中留下病根,例如关节炎、肺炎、肝炎等,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渐衰,如今都成为大病、残废甚至致命的根源,这种在知青群体中也相当普遍。
故建议政府也应为这部分知青设立专项基金救助,让他们安渡晚年。
(四)增设养老服务设施机构
中国的社会养老福利设施历来紧缺稀有,养老难、养老贵与看病难、看病贵一样,成为了压在民众头上的“一座大山”,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民怨难题。
在中国,知青老人进公立老人福利院是一种梦幻和奢求,因为排队要轮候一、二十年。
据央视报道:北京的老人要进公里养老院要轮候100年,也就是曾祖父要替未出生的玄孙先排队养老。
首都北京的养老环境尚且如此,其它地方可想而知。
故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养老的
投入,大力增设养老福利院是一大民生问题,也是一大政治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最起码也应达到世界社会养老的中等水平,即平均每百名60岁以上老人应配设10-12张养老床位,每个社区都应设有养老院,首先收养失能、半失能的空巢老人进老人福利院,使他们能安安渡过余生。
2008年,为了拉动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增加投入了4万亿元,大部分投入高铁和高速公路建设,投入民生工程的很少。
如今到了还贷期,大多数项目不但无法偿还本金,连利息都还不了,造成巨额亏损,加促通货膨胀。
若这些资金投入民生工程,多建医院和养老院,不仅可以解决迫在眉睫的养老、医疗问题,还可以解决就业,最终也能逐步收回投资。
3月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曾就社会养老等民生问题要求,提出“保基本、兜底线、保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