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6 08:46作者:三水老师
刘海英(化名)就是这样被选入空姐队伍的。1988年,读高中三年级的她不仅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且身材高挑,人也长得好看,是不少男同学心目中的校花。一天下午,她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问她愿意不愿意做空姐。“其实我那时也不知道空姐具体做什么,模模糊糊知道是在飞机上工作。”海英回家跟父母商量,但父母对空中小姐的概念也一知半解,只听说是美女从事的光鲜职业。虽然做空姐意味着放弃考大学,但在当时人们眼中,空姐职业意味着高薪、风光和铁饭碗,绝对不用担心下岗分流,接触的乘客也是非富即贵。考大学还有考砸的风险,万一没考上,就业前景还不知如何。思来想去,父母同意海英去民航当乘务员。
海英回忆,同学们听说她被民航局招飞小组挑中参加空乘面试,“简直用看明星一样的眼神看我”。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面试过程:她和来自北京各中学的上百名女生被一辆大公共汽车拉去面试,在面试现场,考官拿着放大镜考查每个候选人的步态、皮肤。结果同去的一批学生只有不到10人通过面试,体检结果出来后,又有几个因为视力不达标被刷下,最后被录取的只有五个人。“那真是百里挑一,能被选中非常非常难。”
经过一年的培训,刘海英正式上岗了。回想起刚工作那几年的情景,刘海英觉得工作的性价比很高:“那时航班不多,工作也不太累。比如飞美国的航班十五六天才有一趟,到目的地还能休息几天。工资除了基础工资和飞行小时费外,飞国际航线还有驻外补贴,补贴费还挺高的。”虽然刘海英不愿透露具体工资数额,但据有关报道,当年一名空姐的税后收入能达到上万元。
1997年前后,驻外生活补贴标准的降低一下子将空姐的收入拉下一个档次。但国家对空姐的飞行小时并没有硬性规定,于是不少航空公司的空姐为了多赚钱,都愿意多排班。刘海英回忆,个别空姐每月能飞200小时(创业网:www.Cyone.com.cn/),月收入可以维持在万元。后来,民航总局对空姐飞行最高时限进行规定:每月飞行时间最高不能超过120小时。这项规定出台后,空姐的收入再次被调低。随着航运市场格局的变化,空乘人员逐渐从社会高收入群变成了中等收入者。尽管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对空乘人员的需求增大,但这一岗位早已不再神秘,薪资待遇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
谈到现在空姐的待遇,已经当上乘务长的刘海英摇着头说:“勉强算得上中等收入吧。毕竟已经40多岁,劳动强度太大受不了。”她说,最早跟她一起来的乘务员大多转做地面勤务工作,很多已经做到管理职位。“像我这样还在客舱部飞的,已经非常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