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1 14:24作者:李一老师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岳西县边远贫困山区,属于重点贫困村,XX村辖28个村民组,565户2048人,其中五保户43户43人,低保户83户122人,贫困户185户576人,201X农民人均收入4623元,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60元。
二、贫困原因
1、自然条件恶劣。全村基本都是山地类型,适宜于发展农作物的耕地和农田较少,导致农户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很低,而且大部分都是产值不高的农作物。
2、交通条件落后。由于地处岳西县边远山区,只有一条公路通往县城,路面年久失修,破坏严重。去县城的班车次数少,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3、发展意识滞后。大部分群众已习惯于“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传统小农意识观念尚存,在农业生产中缺乏自我创新能力,近几年除推广薏仁米种植外,在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无明显变化。没有大型龙头带动企业,农业产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步伐进程缓慢。
4、集体经济薄弱。村内虽然在近几年成立了几家专业合作社,但目前还没有一家集体实业,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房屋出租和沼气车辆出租。公益性设施、活动完全依赖国家投资,通村道路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群众的出行、致富。
5、劳务报酬率低。因人均耕地少,村上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目前稳定在800人左右,占总人口的40%,其中三分之二为长期固定打工。极少数的务工者在外创业和单位上班,大部分都是以建筑工地、服装加工和餐饮业服务为主,缺乏专业型、技术型工种,主要靠重体力和延时服务获取报酬,劳务回报率低。
6、老弱病残严重。该村群众土地收入有限,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家有老弱病人需专人长期照料,外出务工受限、医疗费用支出较大是导致该村贫困家庭比例大的一大因素。在我们入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好多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地务工,年终才回来一次。部分人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在外上学的学生毕业后基本都选择在外地工作,人才流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