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3 08:53作者:王新老师
遵循保基本、兜住底、促公平的原则,中央财政每年投入350亿元,5年时间投入1750亿元聚焦贫困地区。三部委随后联合出台文件,制定实施方案,并提出20项底线要求。
“在教育部20条红线的基础上,甘肃又增加了5条。”王嘉毅认为,对薄弱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既能缓解城市学校“大班额”现象,又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意义重大。
“全面改薄”以来,天祝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62所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实施“温暖工程”——新改扩建中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安装小型锅炉代替煤炉等。
代乾教学点的师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全面改薄”项目的“温度”。新安装的热水锅炉供暖系统24小时恒温,孩子们不用再捡拾牛粪了,“老师们不再担心火炉着火,有的家长周末不再把孩子接回家,而是来这里陪孩子住,因为这里比他们家还温暖”。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班班通”等数字教学设备,宿舍里一生有一床,食堂里的冰箱、消毒碗柜等设备齐全。
孩子们一天的餐费标准是11.5元,分别由营养餐计划和民族学生补助覆盖,实现食宿免费。“‘全面改薄’后,县里给教学点安排了专人厨师,这里也通了直达县城的公共汽车,缺什么,打一通电话县里就能让汽车捎来。”张拉毛东智说,现在学生们的伙食种类丰富,营养均衡,“他们真的住得暖、吃得好了”。
“全面改薄”方案提出,各地政府需针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缺口,保基本,补短板。
藏区孩子学习的短板是什么?张拉毛东智教藏语文课,他告诉记者,孩子们的藏语基础不一,有的能说却不会写,有的长于写却不善说。为此,当地教育局特地为教学点配置了智能语音教具。打开“点读机”,孩子们可以练习发音,也能形象识字,学习兴趣和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二年级学生闫尕藏才旦很喜欢这些电子教学设备,“像做游戏一样,学起来很好玩儿”。
牧民李成龙告诉记者,他的女儿在这里上学时,操场上还尽是黄土和泥房,每学期要交百余元餐费。不过两年,小儿子已经可以享受和城市学生相当的教学条件,“他变懂事了,很喜欢上学,有的时候回家还会教我们念英语,我希望孩子们可以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自来,甘肃投入103.17亿元资金用于“全面改薄”项目,其中,中央支持资金为44.37亿元,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学校D级危房,惠及全省6493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160万名在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