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4 18:01作者:三水老师
再就是我到这个学校来工作后发生的一件事。一天,一位高一新生找到我说他的钱不见了,并说是xx拿的。我问他有什么根据,他说他的钱是装在一个绿色的小盒子里的,早上起来看见xx在往垃圾道里扔一个绿色的小盒子,出于好奇,捡起来一看跟我的一模一样,再看我的,才知道不见了,所以怀疑是他拿的。我便和班主任一起叫来了那个同学,没几过回合下来,那个同学便承认是他拿的。我在给他大道理小道理讲了一遍之后说:“这件事情到此为止,知晓的范围也仅限于我们几个,不得到处乱说。”果然事后风平浪静,寝室里、教室里都没有谁知道这事。只是之后这位同学每次遇见我都脸红红的,一副羞愧的样子。我就找他谈话说:“你不要有思想负担,犯了错误改正就好了,以后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个好大学。”从那以后听班主任说他学习真的很努力,也很懂事了。三年后他真的考上了大学。
教师的态度为什么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成长?因为,学生具有区别于“非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心理特点属性――向师性。学生就好像花草树木之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学生不论学习哪一门课程,都希望有个好教师;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学生的这种希望表明,教师,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也许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或者说每天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同教师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影响或支配下度过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他们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教师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他们都殷切希望能遇到好教师,他们对每个教师都抱着很大的希望,每天都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一些美好的东西。
对学生负责任绝不意味着学生是可以任由教师捏造的泥塑,教师既不可以“包办替代”,也不可以“高高在上”。在教师角色定位上,一要强调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既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又重视人生方向的引领。二要强调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既能理解学生成长的苦恼与抗争,具有同理心,又能带动、帮助学生,具有影响力;乐于做学生的伙伴,在平等中感受升华,在成长中享受收获。唯其如此,教师的责任心才能成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真正动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过于偏爱,有时达到无原则的迁就,而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关注不够,有时甚至挖苦讽刺,不给予起码的尊重,这样就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你这个老师待人不公平,对事不客观的映像,从而失去对你的尊重。有的教师由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简单地下结论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失去学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