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3 11:25作者:王新老师
真行就要把总书记的优良传统传承好、弘扬好。正定作为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我们担负着“发展更快、让人民生活得更好”的政治使命,面对“建设经济强县、美丽正定”目标要求,面对实现“正定梦”的美好向往,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领悟好,提振精神、转变作风,做“三严三实”精神的传承人,把总书记的优良传统传承好、弘扬好。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鼓舞干劲、凝聚共识的作用,牢固树立“大正定”理念,跳出正定看正定,跳出正定思考正定,跳出正定发展正定,在推动正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好宣传部门的作用。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整合各项社会资源,多方发力,全面铺开,打造舆论强势,凝聚干事创业、正气升腾的“正能量”,使这种“正能量”广泛地、深入地融入到我县改革发展稳定的方方面面,鼓舞全县人民积极投身到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环境中来。通过讲好正定历史故事,把正定悠久厚重的历史、灿烂辉煌的文化宣传出去,用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精彩的人文故事凝心聚力,增强正定人的名城尊严和荣誉感;通过讲好正定当代故事,把正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成就宣传出去,把正定百姓民风淳朴、勤劳智慧、谦和包容、开放创新的良好品质宣传出去,用一大批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激励斗志,增强正定人的自豪感和再铸辉煌的信心;通过讲好正定未来故事,大力宣传我县的美好发展前景,把正定良好的政治优势和区位优势宣传出去,把招商引资新举措、文化旅游资源新优势、古城保护新规划、新农村建设新蓝图、人文环境新亮点宣传出去,把正定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宣传出去,提振正定人的精气神。着力打造“三国子龙故里、佛教临济祖庭、京外名刹之首、乒乓冠军摇篮、元曲创生中心、红楼文化经典”六张文化品牌,依托书画文化、子龙文化、临济文化、战鼓文化等品牌,深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提升正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做好影视剧目上大台、精品文章上大报、文艺作品得大奖、宣传推介大手笔“四大”工作,讲好正定故事,传播好正定声音,为建设经济强县、美丽正定贡献力量。
【篇2】
《知之深爱之切》这本书内容丰富,记载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期间的足迹和实践。这其中,有他对正定在其执政履历和人生情感中的定位:在《中国青年》1984年第5期发表的文章《知之深爱之切》中,他就提到“这里,我想向我的青年朋友们谈谈我的第二故乡———正定”、“我和许多外地来这里的人把正定引以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也由衷地产生了这种自豪感”。在他1987年7月为《正定古今》作的序中,标题就是“我爱自己的第二故乡”,随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正定是我的第二故乡”。2005年4月2日,他回正定考察座谈时的话更为直接:“今天来正定走一走,我感到很高兴!一个原因是又回到了河北,回到了正定,对此很高兴。因为这是令我经常回想起来,经常触景生情的地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从政的始发地在正定。在这之前不能算。之前我插队七年,当大队支部书记那是在基层;后来在中央机关,那是当工作人员。真正当领导干部,起步是在正定。现在回想那个时候无论什么体会都是非常鲜活的,非常深刻的。因为开始让我下到县委来做县委副书记,感到诚惶诚恐。我心想这是老虎吃天———不知道从哪下口。虽然有一定的知识面,但是这不能代表实践经验,一切从头开始,一切都要学习。这个学习过程,这所学校就是在正定。所以想到河北想到正定,感到格外亲切。虽然只有三年时间,但那是不寻常的三年,不同于一般的三年。”有他在正定执政履职期间的思考和理念。十八大后习总书记好多治国理政的思想,都可以在正定找到发轫。比如,现在强调的“八项规定”,就可以从1983年他主持起草、审定的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中发现一以贯之的思想和观点。又如,习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更是两处直接提到正定,而早在1984年他在全县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上就曾讲到“有位经济学家从研究经济地图的角度,根据邯邢石保京津沧七个城市的位置,说河北有一个‘北斗星座’,将以城市带乡村,形成一个经济区。现在有了上海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我们也可能成为一个‘北斗七星’经济区”。再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同样也能在正定找到“绿色”的“影子”,他也是在1984年全县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上讲到“就生态环境讲,有一个生态战略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类、给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生态问题,或者叫农业发展的生态战略问题。在自然规律中,生态平衡规律对经济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关系最为重大”、“只有在生态系统协调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稳定而迅速的发展”。可以说,这本书填补了习总书记执政履历中关键阶段的著作空白,对丰富其执政理念,对弘扬正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对推动正定的快速发展,都将起到巨大作用,也必将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