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28 05:19作者:李天扬老师
完善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度。各部门(岗位)是预算管理执行的最小单位,每一项部门、每一岗位每年首先要根据单位的总体工作和要求,制定有效的工作目标,并进行分解,落实工作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在执行工作目标时明确责任和义务,以岗位责任制度保证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单位资产是完成好各项工作目标的主要载体,对于每一项资产必须有效地体现其使用价值,实现资产管理的最优化。为此,事业单位需要制定有关资产的管理制度,如日常使用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等物品(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的采购计划、领用手续、使用和保管都需要配备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建立资产集中采购制度和大额资产的招投标制度,防止和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避免资源浪费。在事业单位中,除了房屋有较大价值的固定资产外,车辆也占了固定资产的较大份额,对于车辆管理应该从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单独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杜绝车辆资产购置的盲目性、使用的随意性和处置的不规范行为。
完善资金使用制度。资金是一个单位生存的命脉,是预算管理的经济支柱。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安全规范地管理资金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单位如果为了使现有资金达到保值、增值的最佳效果,进行对外投资,就必须建立投资管理制度,来规范工作程序,避免“一人言”带来的恶果。在日常的工作中,资金使用除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外,还需要符合单位预算管理要求,符合有关的工作程序。
完善人员分配制度。人是预算管理制度执行的主体,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需合理有效地配置各部门人员,采取公正、公平的分配激励制度,调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实现人员分配的定额预算。
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单位预算管理指标是单位每一责任人工作目标的总和,在预算管理执行中,根据工作岗位分解指标,分解责任,分解业绩,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单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各岗位的工作业绩进行定期考核,以奖惩手段鼓励职工更好地为完成各自工作目标而努力。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协调工作
预算编制前、申报中、执行中均需要各层次、各相关主体间的协调,才能使预算方案有效地执行。
预算方案编制前的协调工作。预算方案反映整个单位一定期限内资源来源和资源使用的总体目标,是各部门或单位工作的结果。为此,在编制预算前,预算职能部门需要与单位管理层沟通,了解未来期限内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需要深入各业务部门了解情况,掌握实际工作的需求;需要向财务部门了解现金流量情况,以便合理安排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