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9 10:08作者:三水老师
除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外,福建代表议论最多的还是围绕正在推进实施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问题,积极献计献策。
此次出席“两会”的65名福建代表,有60人联合署名呼吁中央将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延伸内涵省、市领导带头推介“海西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共福建省委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构想,该构想将福建定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它以福建为主体,对应台湾海峡,凸显福建优势,包括浙江、江西、广东周边地区的一个区域经济综合体。今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有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使之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
代表们在发言时强调:“海西经济区”建设具有双重意义:其一,有利于加快福建经济全局发展,富民强省,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其二,有利于服务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政治意义十分重大,有利于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密切福建与台湾的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
极力主张并大力推动这一战略构想的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接受林双川采访时表示:“通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可以营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对台工作平台,将对祖国统一大业起到重要作用。”
黄小晶省长告诉林双川:福建把几年前提出的“海峡西岸繁荣带”上升到“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规划,这不仅仅是名词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涵的发展,“突出发展、突出对台”,是福建根据当前形势作出的深具战略意义的调整。
厦门市长张昌平、泉州市长郑道溪、漳州市长何锦龙三位闽南“金三角”地区市长则建议,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角度,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的联合,统一规划,共同发展。
郑道溪市长在接受林双川专访时,着重分析了泉州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他说:泉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台关系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从福建和泉州的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被视为推动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郑市长指出,在台湾汉族同胞中,约近900万人祖籍属泉州。全市现有台属近16万人,居住在泉州的台胞3396人。台湾政要及商贾翘楚中泉籍台胞近百名,他们在岛内政界、经济界、学术界和广大台湾民众中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两岸同胞,特别是两地泉州人的共同努力下,泉州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正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至2004年底,全市累计引进合资项目1283个,投资总额17.16亿美元,其中合同台资14.20亿元,台商实际到资额8.6亿美元。近十年来,泉台双向交流蓬勃发展。台胞到泉州参加科技文化交流及泉州入台交流分别为373项、13142人次和239项、2420人次,项目总数和人员总数均占福建省总数的四分之一。去年,全国性对台宣传基地、祖国大陆惟一的对台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已在泉州开工建设。他强调,泉州在对台工作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今后,泉州应该在两岸交流中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