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11 23:25作者:李天扬老师
成都用法治破解“电马儿”难题
奉法者强,则国强。在经济时代的大变局下,法治力量凸显。作为成都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成都公安始终立场坚定:“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可让公安工作事半功倍;“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方让公安改革稳健前行。全市公安机关从“立良法、施善治”角度入手,充分利用作为省会城市具有立法权的优势,重点解决执法突出问题,巧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难题,长效提升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
不该有的交出去
该有的晒出来
自2015年5月国务院吹响“简政放权”号角以来,成都市公安局主动砍掉不合规的传统做法,认真清理、建立了一份囊括1173项行政权力在内的详细清单。今年7月底开始,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左正先后在城区11个分局及部分业务处队调研,倾听基层民警关于简政放权的意见和建议。
全市公安机关纷纷行动起来,把不该有的交出去,将该有的晒出来:成都市公安局将“典当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等管理层级直接下放至县级公安机关;作为省厅试点单位,成都公安率先向社会公布了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行政许可项目的办事指南、流程图和审查细则;通过数据共享或程序简化已经取消19项民生领域证明材料,告别了备受公众诟病的“奇葩证明”。
户籍改革,一直是改革进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成都市公安局从法治层面入手,在完善《成都市居住证办理细则》《关于调整完善市外人员入户的意见》等相关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对市外人员入户建立科学积分制度,并对九大类34项现行户籍政策进行了全面清理,取消两大类6项入户条件。
融入法治交通
破解治理难题
“成都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逼近400万辆,此前有近300万辆电动自行车都属于‘黑户’,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安全隐患极大……”据成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刘荣生介绍,疯狂“电马儿”已成为引发全市交通事故的主要祸源之一。针对城区电动自行车难题,成都公安坚持以“法治交通”理念破题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启动地方立法修订,在产品规范、源头控制、路面管理上强化法制手段,以法治手段打破治理瓶颈。
2015年1月1日,由成都市公安局代拟的《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经四川省人大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从此,成都“电马儿”纳入法治管理轨道。有别于一些城市对电动自行车规范化管理“动静很大”,成都公安借助法治力量在短时间内推进这一过程却异常平顺——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登记上牌电动自行车309.2万辆,其中合标车7.1万辆,超标车302.1万辆,登记上牌率高达95%以上。对此,成都公安交通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文胜深有感触:“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使市民需求与城市交通管理相统一,公安交管部门必须强化法治思维才能不断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