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3 10:43作者:王华老师
从判断威胁到预想场景,再经作战推演与演习检验最终确定改革方案,是外军的普遍做法。在2013年启动新一轮裁员前,美国陆军组织了基于34个不同场景、超过6500小时的模拟作战演练,反复研究多套编制方案,论证未来战争兵力需求。正如美国陆军参谋长奥迪尔诺所言,“裁减决定是在数千小时的计划、人员采访和模拟战斗测试后作出的”。又如俄军的“新面貌”改革,在准备阶段,有关方面细致分析了俄罗斯的军事政治形势、潜在威胁、可能任务以及俄军现状,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俄军实际深入研究和反复推敲,最终出台了较为合理的改革方案。
为确保改革方案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还应善于借助“外力”,通过成立独立审查小组、咨询民间智库等方式,广泛听取军外专家意见,排除利益干扰,提高决策质量。例如,自美国国防部公布以“第三次抵消战略”为核心的“国防创新倡议”以来,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新美国安全中心等民间智库迅速跟进,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
改革推进需要铁腕手段,重在强力推进
美国“海权之父”马汉曾指出:“没有一支军队会自发地进行改革或自愿放弃自己的领地。”改革必然触及既得利益,势必遭遇保守势力的阻挠。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军事改革,敢不敢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有没有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和胆略,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1952年,美国国防部颁布了“联合规划计划”,由于遭到各军种集体抵制,该计划被迫搁置。1960年麦克纳马拉出任国防部长后,以“照此办理,否则走人”的强硬姿态,迫使各军种采用“规划、计划与预算系统”,大大提升了美军的战略管理水平和效率。为推进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俄罗斯领导人坚持“不换脑筋就换人”的立场,仅2007年就罢免或强迫退休了30多名高级将领,这才有了后来“新面貌”改革的顺利展开。
改革保障需要正视利益,重在完善措施
军队改革牵涉军种部门、军内军外方方面面的利益。改革要冲破利益藩篱,也需要承认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的存在。这就要求在改革过程中,认真分析改革带来的利益关系变化,积极寻找化解利益矛盾的对策和良方,既堵退路、又给出路,减小改革的阻力和过程的震荡。
二战后的美军军力调整中,由于陆军出身的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明显压制海军,导致了“海军将领造反”运动,既伤害了军种关系,也延缓了改革步伐。俄军的“新面貌”改革虽然成效明显,但由于方式比较激进,既没有照顾好俄军军官特别是高级军官的利益,也没有安排好被裁撤人员的退役工作和生活,致使俄军内部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了俄军将领公开反对改革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