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7 18:48作者:李一老师
于是,人才流动愈频繁,弃档族愈庞大,各地人才服务机构存放的死档数量也在逐年攀升。
最为常见的情况是,很多人将档案扔在人才中介机构,往往只缴纳第一年的托管费,之后不续办托管手续也不缴纳相关费用。
档案管理员们将这些档案又分为绝对死档和相对死档。绝对死档有两种情况,当事人出国定居或死亡,这部分比例很小。
相对死档则指存档人长期不缴纳存档费用或完全不理会档案,其中也包括一部分自持档案者。这部分档案的主人一旦需要时,沉睡档案很可能被激活,当然需要补交档案管理费以及一笔数额不小的滞纳金。
原江西省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罗水泉曾公开表示,中国江西人才市场建有江西最大的人才档案库,可保存10万份个人档案。2016年,它的实际存放量已达到了两万多份。可是随着托管档案的增多,和档案主人长期失去联系的死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每人每年240元的存档费,交费率还不足50%.
另外,清理死档令存放档案的单位和中介机构头痛不已,谁都不敢随便销毁、故意丢弃档案,就算档案当事人不来办理相关手续,其档案还得妥善保管。
据了解,档案部门将人事档案视为弃档处理后,一般都会封存起来,不再更新其中的资料,相关的人事服务也会停止。封存期内,由于无任何人事记录,将会对当事人的工作经历、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认证有很大影响。在我国现行人事管理制度下,这将会直接影响其转正定级、职称评定、工龄计算、贷款办理、社会保险缴纳等多方面工作,甚至会造成身份丢失等严重后果。
另外,虽然弃档可以激活,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的信息都能补齐,轻易弃档,也许就会遗祸无穷。
官员干部:档案是命根,造假屡见不鲜
流动人员视同鸡肋的档案,对官员干部来说,却异常重要。其履历、工作业绩、能力、获奖或被处分的情况等等,都通过档案呈现在组织部门眼中。而就因为其如此重要,档案造假在一些被查处干部中屡见不鲜。
2016年7月8日,中央组织部通过12380举报网站通报了山西、广东严肃查处3起干部档案造假案件的情况。
根据12380举报网站,3起案件分别是:
山西查处太原市质量检验协会原秘书长王红英档案造假案。王红英,2016年4月任太原市质量检验协会秘书长。经查,王存在伪造虚假年龄、虚假身份、虚假任职经历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