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17 10:24作者:王新老师
在不考虑遗传、教育、医疗、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根据人均GDP和人均预期寿命两相数据,可以预期的是,中国居民在人均收入有较大增长潜力的情况下,人均预期寿命可以继续增加。
消极因子:重大疾病患病率
经济因素对于人均预期寿命的影响是积极的,另一面,重大疾病的患病率却是消极的。记者再次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列出全球144个国家(部分国家未公布)人均预期寿命和艾滋病患病率数据,可以发现,非洲部分国家较高艾滋病患病率、低人均预期寿命,欧美日等国家低艾滋病患病率、高人均预期寿命。全球艾滋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是非洲的斯威士兰,艾滋患病率高达27.73%,人均预期寿命只有58.9岁。
虽然斯威士兰的高艾滋病患病率并不是导致其低人均预期寿命值的决定因素,但高艾滋病患病率表明了该国极差的医疗设施水平,极少的民众能够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从而提升了死亡率。
重大疾病,如艾滋、癌症、心脏病等恶性疾病,成为制约一国国民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
无论人均GDP还是重大疾病患病率都不与人均预期寿命构成因果关系,人均预期寿命的高低是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
萨缪尔·普勒斯顿的研究揭示了一个现象,当人均GDP累计到一定程度时,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曲线变得极其平缓,即早期人均GDP的增长会极大程度上促进民众的预期寿命;但收入变得中等偏上后,必须在食品安全、医疗、教育、公共安全、疾控工作等多方面提高才能有效地提升国民的预期寿命。
中国平均寿命,中国人均寿命推荐阅读
美国科学家在一篇论文中认为,人类寿命几乎不可能超过125岁。论文同时指出,人类的平均寿命最高可达115岁。也就是说,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人类平均寿命还有二十多年的上升空间。
2016年10月5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有关人类寿命的研究成果。研究认为,虽然现代医疗、营养水平远胜往昔,但人类寿命仍然无法超过以往高寿人士创下的纪录。
在科幻小说《三体》中,未来人类的寿命能延长到150-200岁。但根据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的统计和推测,在自然条件下,人类寿命不会超过125岁。也就是说,在一个给定的年份里,一个人活到125岁的概率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超过万分之一。
研究人员分析了1968年至2006年间四个国家(美国、法国、日本和英国)的高寿人群,发现人类的最高寿命虽然一直在增长,但在1997年之后,最高寿命值便趋于平稳,不再增长。人类历史上有证可考的最长寿人士是一名法国妇女,她于1997年去世,享年122岁。人类的最高寿命,可能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