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13 14:43作者:李天扬老师
篇三
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业的发展如何按照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路子,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积极贯彻上级关于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实际,重点探索了农业产业化路子,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实现了指导思想向农业产业化战略的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了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加快了农民奔小康的进程。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做法是:彻底改变传统的农村工作领导方式,像抓现代工业那样抓农村经济,依据市场导向,根据当地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划分经济布局,狠抓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经营的格局,把传统农业纳入系列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轨道。工作中,突出抓了龙头企业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按照“大、高、外、强、多”(即大规模,高起点、高档次,龙头外向、产品外销,强带动、强辐射力,多形式、多层次、多成分)的要求,集中力量扩张龙头企业规模,增强牵动力。比如说1993年,根据市里的部署要求,农委就重点抓了以出口蔬菜为重点的产业化经营,与日本客商合资,兴办了“中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搞大姜、蒜苔以及腌制蔬菜加工出口,到年底,就出口大姜等3000吨。通过这一龙头,带动了出口蔬菜基地1万亩,解决就业上万名。同时,充分发挥3500吨冷风库的作用,尽最大努力收购蒜苔、大姜等,为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问题起到了农业部门的服务作用。实践证明,这样做,提高了农业比较利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是实现小康目标的现实途径,也是把农业推向市场的必然要求。
推进产业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工程的过程,农业生产从单一追求产量逐步转移到高产优质并重,重视提高效益上来。就全市来说,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做到“三保一储备”(即保口粮、保任务、保社会作用粮,有一定的储备)的基础上,1993年1月,作出《关于实施“一八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工程的决定》。主要是:一是试验示范推广100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其中试验35项、示范25项、推广40项。二是搞好八大科技开发,即开发60万亩“双千田”、2万亩高效田、30万亩低产田和以山区为重点的“四荒”、庭院经济、果品经济、畜牧养殖业、食用菌经济。三是发展十大农副产品加工经营体系,即粮油加工、畜产品加工、烤烟加工、棉麻加工、丝绸加工、果品保鲜加工、蔬菜加工、作物秸秆加工、矿产品加工和工艺品加工经营体系。1994年提出了“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农村投资主体多元化、农业科技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经济、行政、社会事务管理法制化”的“五化”战略。以得利斯这个骨干龙头为依托,组织实施了总投资2.4亿元的“双十工程”(即计划用2至3年时间,在国内建立10个原料基地、10个肉食加工分厂)。1995年,公布了肉鸡、粮油、烟草、蔬菜、果品、石材、食品、棉花、食用菌、桑蚕、淡水养殖、万寿菊等农业生产的十二个主导产业,成为牵动经济发展的12条“产业链”,并专门成立了12个专业领导小组,市级领导分别包靠。当时,我包靠的是肉鸡生产小组。这个“产业链”包括外贸、粮食、供销、食品“一大三小”4个龙头,1995年这个产业链已形成年产饲料60万吨,育雏、饲养、宰杀8000万只,分割出口5万吨,内销2万吨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