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13 14:43作者:李天扬老师
经济不发达,物质匮乏,广大农民住房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以色列”的土坯墙、茅草房,但遇狂风暴雨,墙被击倒,房顶的茅草被无情的狂风刮跑,“长夜沾湿何有彻”的凄惨景象是常有的事。
改革开放初中期,砖瓦是紧俏物质,农民想买机制红砖遥不可及——除非“走后门”。但“走后门”毕竟是“极少数”。没办法,只有自己搬砖做瓦,村村都挖有土窑,自然也有了窑老板。做瓦技术含量高,只有少数聪明人会做,瓦成了大问题,农民只得把芭茅打成帘子(雨雪天盖砖瓦坯用之),用板车拉到监狱办的梁坡砖瓦场和团山砖瓦厂“以物换物”,三床帘子换一块红瓦(红瓦九角钱一块)。我家住在农村是个“半边户”,两间瓦房的大瓦都是媳妇打芭茅帘子与人合作用板车拉到团山砖瓦厂换的,两天跑一趟,往返近200里,来去都是重载,起早摸黑,双脚打满了血泡。
1984年改革刚三年,我们双沟程冢村当时有八个村民小组383户,1300多人,住房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道路宽度,分别建起一栋栋大瓦房,整齐、美观、洋气,受到襄阳县委县政府表扬,引来周边乡镇村组干部前往参观,惊叹不已。
现如今农民住房又是一番景象,将美丽乡村建设的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刘大湾村原来是落后村,农民住房横七竖八,杂草丛生,泥巴路难行,晴天是“扬灰路”,下雨是“水泥路”。近三年,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住宅,微派式庭院错落有致,最先用上自来水,安装路灯,改造后的堰塘,荷花飘香,村里村外,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格桑花引人注目。2017年被国家评定为全国文明村。
郑张营村辖6个组,3个自然村,村支两委会通过村民议事会议定,整合土地资源,把居住分数、地势低洼、道路难走的农户异地搬迁,事前由村里统一建造好生态宜居小洋楼,而后让群众入住。除此之外,对原有房立面进行改造,新修文化广场两处5423平米,安装路灯168盏,硬化道路和庭院11800多平米,建文化墙200块,修排污管网2484米,建花坛2622平米,改造水塘3口,兴建水冲式公厕两座,每个组放置垃圾箱,固定8名保洁工,全天侯保洁。入村、沿路、依水栽植桂花、香樟、冬青和红叶石楠树11万多棵(含花坛植树)。目前正在筹集资金修建清乾隆年间建成的泥沟圈古民桥,在双朱路拐进该村路口的明显处建一座雄伟、壮观微式牌坊。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