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9 17:49作者:三水老师
那时,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同窗求学,完成了初中学业。没有学生宿舍,也没有正规的食堂,教室的窗户蒙着塑料布挡风御寒,早晚自习还要靠墨水瓶做的煤油灯点亮……。我们要自己动手铺路、粉刷教室、植树、挑大粪、和煤泥,还要在农忙时参加生产劳动。但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增强了班群众的凝聚力,孕育了我们的自立和互助意识,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并使我们更加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至今,我都十分怀念那时的学习氛围和群众氛围,以及彼此结下的深厚的同窗友谊。
这天,我们很多人见面了都不敢相认,觉得面熟但又叫不出彼此的名字。但是,我们65人却能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回来,亲临这次聚会。这绝不是随便哪一个班级,哪一次聚会轻易能够做到的。30年过去了,我们又一次用行动展示了非凡的凝聚力和浓厚的同学情。
16班,我为你骄傲!
二、感恩:严师出高徒。
当初同窗之时,我们刚刚十五六岁,正值青春发育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初步构成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基本生活习惯的年龄。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社会知识,都几乎是一张白纸,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打基础阶段。
此刻看看在座的各位同学,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企业高中层管理者,有的是人民教师,有的是个体老板。既使没有升学深造的同学,此刻也已经是书记、村长,担当者新农村建设的重任。一句话,大家都过得不错。一个农村初中班级的同学,能这么争气、这么整齐地聚在那里,我们首先要发自肺腑的感谢我们当初的恩师,个性是在座的各位老师们。
那时,老师们对大家要求很严,而我们又很少能够理解,甚至有人表现出了较强的逆反心理和记恨。随着继续求学和走向社会,我们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严是爱,松是害。老师要求我们书写工整,一字一句反复推敲,写出一手好文章,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新任领导的赏识;老师要求我们遵守纪律,严守时间,甚至采用一些强制措施给予惩戒,让我们树立了时间观念并在工作中成为一个好员工;老师要求我们热爱群众,善待他人,乐于奉献,培养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对我们赢得信任,走上领导岗位大有裨益……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恩师们,不仅仅仅是在言语上,更重要的是用身体力行,给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榜样。因为无论我之后在哪里求学,都没有再见过那么规范的板书,那么认真的作文批注,那么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诲人不倦的育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