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05 23:23作者:三水老师
女儿说: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4月12日,深圳。田姗灵怎么也忘不了那个午后。
“你爸爸走了。”电话里,母亲王作艳泣不成声。
按照老家的习俗,姗灵随祖辈姓田,而不姓姜。1996年出生的她,现在在深圳大学念大一。
晴天霹雳一般,噩耗重重“砸”在这个20岁姑娘的头上。她忘了穿鞋,摔上寝室的门,她发了疯似地往外跑……脚被水泥地磨出了血、咸涩的泪水止不住地往嘴巴里灌、校园里的行人投来诧异的目光……钻心的疼痛袭来,田姗灵嚎啕大哭。
陪着母亲回到晴隆收拾父亲姜仕坤的遗物。这天晚上,父亲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闹钟,22:50。
这是她中学时代下晚自习回到寝室的时间!初中开始,田姗灵便寄宿学校,记忆中,父亲每晚这个时候都会打来一个电话,或长或短,从不间断,至今已六年。
“我上大学后,父亲更忙了。没想到父亲还一直留着那个闹钟。”田姗灵泪如雨下。
田姗灵的手机屏幕上,是一张姜仕坤调研希望工程免费营养午餐的照片。照片上,姜仕坤微弓着背,一脸和蔼望着眼前的孩子。田姗灵说:“父亲的眼神跟看自己的时候很像。”
田姗灵用手一张张划过相册里的照片,这个花季少女的手机里,全是父亲的工作照。“见不到父亲,就上网看关于他的新闻报道,然后点击保存。”
田姗灵说,最后一次见父亲,是今年春节。
4月10日晚上10点多,田姗灵接到父亲姜仕坤的电话,告知已经到了广州。
广州和深圳,100多公里距离,田姗灵期许着父亲忙完之后能到学校看看她。却不曾想,这通电话成了她和父亲的最后对话。
田姗灵眼中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对农村、农民充满感情。”田姗灵的记忆当中,父亲每年都会带着一家人回册亨老家。“爷爷奶奶都还住在老房子里。”她说,“每次一到家,父亲挽起裤脚就下地帮忙干活。”
在路上碰上乡亲,不管认识与否,姜仕坤总要停下和他们拉拉家常,“农村路远,很多时候,父亲都会让他们上车,捎上一段。”田姗灵说,父亲不讲究吃不讲究穿,“大家都愿意跟他掏心窝子说话。”
田姗灵说,父亲最多的告诫就是:“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田姗灵学习成绩一直不错,2015年高考,她以60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上深圳大学。
“父亲爱书。”田姗灵说。从小,父亲便给她推荐图书,从《人生最重要的起步》到《中国论》,读张爱玲、读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