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03 20:34作者:王新老师
主观题的第一题即第12题“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直接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而在之前的翻译题,通常是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虽然第11题“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也保留了选择题形式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但是12题又考翻译,要求将两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这也释放了一个信号——需要同学们在古典文学的储备上更要下足工夫。而更值得关注的是,选择题和主观题的翻译是不同概念。选择题,可以通过文字意思,与原文比对出选项。而换成自己写作,是没有任何提示的,更为严苛地考查了考生对实词意思、虚词用法、文言文句式及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深入能力。由此可见这道翻译题的难度,较以往有所增加。
而从2015年起,文言文开始加入了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的能力和灵活度。今年更不例外,第14题“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就需要考生结合自身实际,且关键点在于从文本中节选到核心“要点”,再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来做解析。
而语文考试中最被关注的作文题目,北京地区则作为全国唯一的“二选一”地区,在两个作文题目中,考生可以任选其一。当然,今年的作文试题也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以老腔为题展开写一篇议论文;作文二要求的是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显而易见的是,连续两年的作文考题都有一个明确的特点——作文与大阅读题会有相互关联。大阅读题的《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也是一个社会热点,出自2017年春晚的陕西华阴老腔艺人表演,这一题目的出现,更加体现试题设计与社会现实的重要结合。
相比较前几年北京考题出现的北京符号——胡同、小贩的吆喝声等鲜明的北京特色,今年的考题更加显现与往常的不同,为什么不一样?老腔这个材料只是材料本身,对于考生而言,除了要分析材料,更要看到材料和生活的巨大结合,或者与学习的结合。单从材料上看,这仅是陕西华阴老腔在舞台上的表现,属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而此时我们会发现,把整个大的环境剥离出来,不能局限在华阴老腔非常慷慨激昂的表现形式,而是要看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所以,结合传统文化的热点,正是北京近两年大阅读和作文的考查点,也需要备考考生们更加关注传统文化发展,关注热点话题。
数学学科:
“推理过程”破解“套中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