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21 11:05作者:王新老师
热度:★★★
该事件由微信公众号推出后,《南京晨报》、《新华日报》等新闻媒体介入报道,使得事件传播由自媒体平台升级为全媒体传播,仅凤凰网单条播报即有超过5万人参与讨论,新闻跟帖近2万条。一周内新闻转发量达1301篇。
声音:
高校简称重名实属正常,所以也不必多虑。但为什么突然之间会成了问题呢?其中原因诸多,具体说来,要么就是为了招生需要,要么就是为了社会认知,要么就是为了品牌宣传。一言以蔽之,就是利益驱动延伸而来的名利之争。
——《新京报》
简称之争没有涉及太多的历史之争,更多的是本土性、地域化的称谓上升到“正式文件”之后带来的争议。这样的争夺可以更加激发学生与校友对于高校认同,从这角度出发,争名并不矫情,反而值得鼓励。只不过,形成对母校的认同,不仅仅需要关注名字,关注历史,更需要关注当下历史的创造。
——《南方都市报》
7、山东一小学取消低年级数学课引争议
事件:数学一直是我国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标配”课程,而山东聊城市嘉明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从2013年起便取消了一、二年级的数学课,该校校长李志猛表示,“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还比较差,过早学习数学对他们来说并不必要,甚至是种负担。”而他们将采用“玩数学”的概念,开设数学活动课与展示课,让学生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做游戏,从“玩”中学习数学。
热度:★★★
此新闻微信阅读量达数十万,一度成为微博热门讨论话题,媒体转发量近1200条。
声音:
这其实还只是一所学校的探索,应该给学校探索的自由,就算这所学校探索成功,也不意味着要把这种方式推广到其他学校。
——高教网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不强,学习数学吃力”的背后,反映的不正是教学难度超前,课程设置违背规律吗?玩数学、延迟学习等固然可以让孩子摆脱过早学习数学带来的挫折感,但依旧无改整体教学难度偏大、实际意义不大等弊端。
——南方都市报
8、苏州大学一元奖学金引争议
事件:这场舆论风波缘自苏州大学学生的一则吐槽网帖,帖中称苏州大学校级奖金金额只有象征性的1元,不如不发,引发众多学生跟帖支持。因此,“一元奖学金”成为网络热词。公开报道显示,苏州大学为转变学生以“获得奖金”为目标的求学观念,将各个学院的奖学金金额统一为象征性的一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