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8 10:32作者:王新老师
从新政策管窥公积金制度改革新动向
聚光灯下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成绩显著与诟病并存。如今它将往哪个方向走,备受社会关注。
14日公布的《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尽管只是一份文件,但是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专家还是从中捕捉到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新动向。
改革动向一:为流动人口的购房需求提供支撑
对于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异地贷款业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任兴洲表示:这是公积金制度改革中的主要内容。以往画地为牢,这次是很大的进步。
任兴洲说,目前,住房公积金是属地化归集使用,界限清晰。但是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员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大,属地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这种流动。
据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介绍,根据他的团队进行的研究,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绝大部分人是希望用挣到的钱回户籍所在地的中小城市或县城镇购买住房。但由于住房公积金不能异地贷款使用,所以进城务工人员通常很少使用公积金。
刘洪玉说,如果住房公积金在哪儿都可以缴、哪儿都可以用,就可以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提升制度的公平性,更好地服务于住有所居的住房政策目标,促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上海、北京等多地公积金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提出,对于异地住房消费的支持机制,应是公积金改革中需要建立的重要机制之一。
改革动向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公积金使用效率低,是公众诟病的一个突出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342个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发放率高于85%的只有49个。大部分管理中心的贷款发放率集中在50%到75%之间,有的更是低至百分之三四十。
专家认为,这一问题,与公积金分散在606个中心及分中心、各中心及分中心独立运作、不能互通有无的管理体制密切相关。
据有关调查,目前住房公积金分中心的资金利用率普遍低于所在城市的城市中心,尤其是规模相对偏小的企业分中心(铁路、煤炭、石油、石化、电力、钢铁、农垦等行业企业)更是如此。
上海财经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陈杰说,在现行体制下,各城市之间的公积金中心互相没有联系,房地产市场较好时公积金流动性不够,市场差时流动性过剩,但各地的公积金是旱涝不均,且无法调剂使用,难以形成抗旱抗涝所需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