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4 13:35作者:三水老师
新学期,学校建设在规划、计划、方案、制度、机制等方面都需要磨合、细化与落实。这些都需要教师们的努力来实现,但仅凭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努力之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怎样发力?教师队伍的建设又该如何推陈出新?
顺势借力
提升职业发展“新境界”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教师和学校来说,意义重大。《意见》提出,要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它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教师的使命和职责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更为深远的价值——“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师被提升到影响和决定教育发展“第一资源”、影响和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重要基石”的高度,承担和完成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承担这样的使命和责任,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令人羡慕的一种职业。此外,《意见》还提出公办学校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法律地位。教师的身份第一次被政策文件明确表述为“国家公职人员”。可以说,教师职业在新时代里迎来了春天。
《意见》让教师们深受鼓舞的同时,更意味着一种“责任”。教师职业的地位一旦被明确提升,德行、素养和作为要与之匹配才行。中国有句古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是,人们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报应即所谓的“反作用力”。现在国家如此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应该顺势借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的品位与境界。
如果说历史使命、政治地位是教师职业令人羡慕的外在保障,那么,专业素养的全面彰显才是真正建立其职业地位的内在实质。仅靠国家意志、行政指令并不能保证社会对教师职业真正的尊重,薪酬待遇和生活条件也换不来家长与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还需要教师自身真正彰显高尚的职业品德与卓越的专业水平。而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过硬的立德树人能力。在新时代的春天里,我们教师应乘风而上,顺势而为,提升自我,绽放自我。
保持定力
牢记课堂质量“生命线”
有定力的借力才是真正的教育智慧。如果顺势借力是把握时代脉搏,那么,保持定力就是不忘初心。近十几年是我国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各种教育思潮、流派百花齐放。但也造成了不少基层的学校和一线的教师无所适从,今天跟这个风,明天追那个潮。跟来追去,丢了初心,失了自我。
学者们普遍认为,在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中,存在着明显的“钟摆现象”——时而偏向个人本位,时而偏向社会本位;时而偏向标准化,时而偏向个性化;时而过于严格,时而过于宽松。可以看到的是,美国、英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其实都在向中国看齐。日本2006年“新要领”的再修 订,意味着对日本过往“宽松教育”的逆转。而近几年英国引入中式数学教学方法等消息,更增加了人们对东方“严格教育”的“好感度”。
教书三十余年,我经历了多次教改,越发意识到,在教改中既要顺势借力,更要有定力。这种定力建立在对教育本质规律、对学生成长特征、对社会发展需要、对家长现实需求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取最大公约数。真正的教育智慧是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平衡。面对高考改革是如此,面对学校发展也是如此。我们一定要思考,哪些一定要顺势而变,哪些是要永远坚守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