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9 14:03作者:三水老师
时间来到二月,绝大部分地方省市已召开了地方两会,各地经济数据也陆续公布。稍早前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国民经济数据,于是一年一度的国家与地方经济数据的大讨论开始了。在国家层面,舆论乐于将中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情况进行比较,而在地方层面,则仍通过GDP增长率的变化来评判各省市的发展势头。
与往年不同的是,此轮讨论被套在了“新常态”这样一个更宏大的词汇下。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首次提及“新常态”时,针对的是中国宏观经济层面,此后,该词迅速衍生到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因此,在地方两会余热未散,全国两会已提上日程期间,笔者试从三个层面,围绕GDP这一核心经济衡量指标,简析中国的经济“新常态”。
2015,中国世纪元年?
首先看国际层面的比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后,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自然是GDP总量。中国GDP在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而上一次美国完成这一指标不过是在2000年,并不遥远。
图1
图2
图1各国的GDP走势是按美元计价显示,除美国GDP走势相对平稳外,七国集团其他成员国的GDP走势都经历了大起大落,尤其在19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段时期。个中原因很多,首先,美元汇率对其他货币在不同时期的大幅波动。最著名的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后,美元对日元、马克、法郎、英镑等货币大幅贬值,导致以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GDP美元计价骤增,这使得日本经济在1990年代中期达到巅峰后开始崩盘,至今仍未走出低谷。其次,七国集团也不同程度受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再次则是本国国内经济持续衰退,如1990年代以来的日本与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但中国因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和货币政策,受美国主导的经济周期和汇率影响较小,加上中国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无论是以本币还是美元计算,近二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