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05 14:45作者:三水老师
浙江大学在全国排名第三
排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之后,位列全国第三。
现在各种各样的大学排名都有,官方的,民间的,个人的,学术的,商业的。我看到过浙大最高的排名是第二,最差的在十名左右。以下是我对浙大排位的一些看法。
认为浙大排名应在五名开外的人一般会有这样的论据:
一、“浙大是个巨无霸,靠大取胜,若按人均一算,不知道排哪里去了。”浙大在合并前虽然也是一所大校,但在众多名校中间,绝对算不上是什么“巨无霸”。以合并前浙大的实力,排排各项硬指标,怕是也不会跑出前五位的(清北南浙复)。有人认为浙大靠合并后的规模而位列前茅,恐怕是对浙大近十年发展的不了解所致。看看网大去年、今年对浙大的排名,估计指标更多地还是采用了人均的数值。其实单纯地考虑人均指标并不正确,举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我想没有多少人会认为统一后的德国实力逊于原西德的,除非他是犹太人,或是疯子,或是认为瑞士比美国强大者。
二、“浙大是个暴发户,早几年有谁知道浙大居然是所重点大学?”在八十年代,客观地说,浙大的实力应该是在十名开外的,为何这几年“突然”地串了出来(类似的还有南大)?其实浙大的长足进步是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了的,分析原因,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天时者,是指八十年代政府将发展经济提到了空前的位置,政治开始被淡化。于是,“出身”不太好却长于工程类应用学科的浙大获得了发展空间,在政策上开始得到“生存许可”。浙大以浙江为基地,是地利方面的原因。解放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浙江由于处于对台作战的前沿,或许还因为是蒋中正先生故乡的原因,经济发展一直受到限制。这些因素在邓上台后开始松动,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东南沿海倾斜,浙江的发展潜力由此得到释放。浙江应该算是一块宝地,杭嘉湖、绍兴一带历来都是才子、文人云集之地,光“绍兴一中”校友中的院士人数恐怕就会令很多一流大学汗颜。精明的宁波、舟山人中则出了许多海外财阀(历史阴差阳错,当年是共产党把他们赶到海外去发财的,现在却成了中南海的座上宾)。台州、温州人更是有着“为钱走天涯”的闯劲,并因此有了个体经济中的“温州模式”。(解放后浙江要是不是一个省份,而是所谓的“特别行政区”的话,我想现在的“亚洲四小龙”或许都要改为“五小龙”了)。依托并服务于浙江的浙大便随着浙江的进步而发展着。所谓人和者,是指浙江提供了良好的生源,以及为浙大带来中兴的一任校长——路甬祥。浙大在九十年代的崛起只能叫做“中兴”,而绝不是“暴发”。浙大早在民国时期就是一所名校了,是后来解放初期的政府行为,才导致它后来的没落(我一直在想,要是浙大一直能够自由发展,不知道现在是何等模样了)。如果浙大也算是“暴发户”的话,那么那些解放后的名校,如中科大,华中理工、复旦等等,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
三、“即使在九十年代,浙大在民间的声望似乎也没有复旦、上海交大那么高,相应地,浙大本科生的生源也无法进入全国前五位。”一所大学的名气往往要滞后于实力,实力是由硬指标说话的,它首先会被业内人士认可,然后被民间广泛接受,才形成名气。名气与实力不符的现象即由此产生。浙大是在近十年才获得了重新崛起,名气比起复旦、中科大等八十年代以前就很叫得响的名字有所不如,实属正常。这种局面现在已经在逐渐改观了。而生源是与名气紧紧挂钩的,你不能期望一名中学生去真正了解一所大学的内在实力。另外,生源还与大学所处的城市环境及就业状况有关,这或许也是上海交大的生源好过西安交大,一些外贸学院、邮电学院的生源好过众多名校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