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6 03:41作者:三水老师
有媒体报道,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公布的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这固然令人惋惜,但是如果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相关的政策不够优惠,只要加大员工激励力度就能扭转乾坤,那也是在以偏概全。如果将这种思维模式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很容易忽视能量与正能量之间的界限,步入激励必然会得到正能量的误区。
一、公正的环境比拼激励更重要
毫无疑问,对于一个愿意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激励能够产生能量;然而激励出来的未必就是正能量。比如一个人为了获取财富,没有一定的能量是不行的;然而却不能据此认定,所有个人的财富都是靠正能量获取的。第十二届财富全球论坛召开前夕,凤凰财经发起的中国人财富观大调查结果中,有高达65%的网友认为财富有原罪,只有品德败坏的人才可能巨富。我们不能简单得将其归之于仇富心理,反思激励机制是否出了问题是必要的。
且不说这些品德败坏的人当初受到了怎样的激励,其负能量无疑得到了极大地发挥;这种现象得不到澄清或者清算,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激励,顶尖人才的流失与此不无关系,社会环境使然。当然,在上述调查中也有少部分网友认为只有努力创造价值的人才可能致富。这看起来没有错,问题在于,努力和能量一样是一个中性词。坑蒙拐骗的人也很努力,只不过对社会而言,产生的是一种负能量。近日披露的神木集资大王刘旭明涉嫌集资诈骗一案中,警方查明刘旭明利用煤矿转让、吸收神木群众资金等涉案金额达3.6亿元。其结婚时曾空运20辆林肯豪车,很难说他在案发之前不算巨富。如果说其集资诈骗是受到了先富的激励,恰恰说明那属于激励的苦果。
应当承认,在计划经济的弊端中,的确存在着劳动者缺少积极性的情况,加大激励力度是必要的。即便如此,那也不是人们没有积极性,缺少能量。一方面,人们的积极性被用在斗争哲学上,使得经济建设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劳动者中依然蕴含中极大的创新能量,只不过其积极性或者正能量受到压抑罢了。须知正能量受到压抑与没有能量完全不是一回事,忽视了这一点,就会在貌似公允的激励中给负能量提供鱼目混珠、大展拳脚的契机。在有关获得财富的激励中同样如此。这并不是说有关获得财富的激励不重要,而是说其激励一开始就应当体现出自己的方向性,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予以激励。以为不分正负能量的激励就一定能获得正能量,至少是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