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3 00:10作者:王华老师
少年莫笑白头翁,人人都有老龙钟。养老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话题。民政部公布的数据表明,截止2014年底,每7个中国人里面,就有一名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超过60岁。
可以说,我国正在进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也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说到养老模式,养儿防老、养老院、以房养老、日托养老,各种形式大家都很熟悉。其中社区养老,既可以减轻家庭照料的负担,又可以弥补养老院资源的不足,被普遍看好。但与此同时,社区养老到底可不可行、是否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有不小的争议。前来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又如何看待这一模式呢?
当你老了,愿意进养老院吗?西安市民富璇说,她愿意。但绝不会送父母去养老院。“我父母现在60岁,他们也常说我是独生子女,将来他们老了我照顾起来会很吃力,说将来自己就住养老院。但我心里觉得,一定要让父母在我身边养老。”
但养老院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进得去。在北上广一些大型城市,媒体报道称,入住公办养老院,得等166年。而民营养老院又因为价格昂贵、经营困难等种种原因,只能空床待客。
全国政协委员、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原院长侯艳宁认为,养老院这种集中养老的模式,自然有它的优势,但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床位容不容得下,二是老人得有亲情的陪伴,这在养老院是解决不了的。中国人讲儿孙满堂,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如果家庭能解决的,那这不是唯一选择。
于是,以房养老、日托养老等诸多新型模式,不断地在全国各地被实践着。但就目前来看,社区养老,相对而言更受欢迎。
社区养老,也叫居家养老。通俗点儿说,就是老人不离家,搬个东西看个病,找个陪聊什么的,都由社区的专人来负责,当然,钱还是得自个儿掏。
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也十分关注社区养老这一模式。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财政厅副厅长赵静认为,居家养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佳方式。大部分老人习惯于社区居家养老,各级有关数据反映,60%左右的老人希望在居家养老。
当然,也有代表委员们并不看好社区养老这一模式。在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司艳华看来,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基层医疗保障体系不成熟,是社区养老的第一“心患”。社区人员上门访谈、照料、进行健康指导,让老年人过得健康、才能幸福。但上门护理根本不能报销。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还是太差、不够,包括基层社区,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