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2 17:59作者:王新老师
干净整洁的水泥联户路在村寨间蜿蜒伸展,“小青瓦、坡屋顶、红柱子、雕花窗、转角楼、白粉墙”的黔北风情民居建筑鳞次栉比,碧波荡漾、纵横有序的生态茶园爬满了一个个山岭土丘,波光粼粼的稻田里,不时跃起一尾五彩斑斓的鱼儿,窥探着新农村建设的美景......走进xxxx县xxxx镇xxxx口村,新农村建设的美丽画卷在眼前不断延伸。
看着眼前这座美丽的村落,谁会想到这是一个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人均年收入不足600元的省级一类贫困村呢?面对这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不禁要问:眼前的这一切是真的吗?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呢?这还得从xxxx口村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xxxx说起。
现年42岁的xxxx,毕业于xxxx省畜牧兽医学校。从xxxx1年至今,历任xxxx镇xxxx口村村委会副主任、主任和村支部书记等职务。先后被遵义市和xxxx县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新农村建设优秀个人”、“优秀人民调解员”、“畜牧产业经营先进个人”和“十佳村干部”等荣誉称号。
面对困难,以党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迎难而上
xxxx1年9月,xxxx同志临危授命,主持xxxx口村村支两委工作。那时的xxxx口村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呀,3287人的大村,贫困人口占了70%,人均粮食不足300公斤,大部分村民靠传统的种植业为生,唯一的经济收入就是卖粮食,“上半年卖粮,下半年挨饿”就成了xxxx口村最真实的写照,穷家人小气,为边边角角、蝇头小利起矛盾、起争执的村民就多了起来。大多青壮年面对贫困,都只有选择背井离乡和逃避,被省级列为一类贫困村。
面对困难,他没有屈服,面对矛盾,他没退却,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群众在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寻找着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条畜牧业养殖的路子逐渐形成。在最初的实施阶段,他为了找试点,遭遇了重重困难,找亲戚、朋友、同学谈谈,让他们来带头,可资金薄、怕失败的心理严重影响着他们,在耐心地“兜售”了两个月的畜牧养殖之路后,还是没有一家愿意一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他都感到绝望的时候,终于有一党员答应试试。打开了第一扇门,光亮就照了进来,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陆续有40户达成了养殖协议。
在养殖户建造畜圈的同时,他立即赶赴凤岗、余庆等地找优质猪源,去贵阳新希望饲料公司洽谈业务。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把自己的房屋作低钾,在信用社贷款8万元,正式启动畜牧养殖项目,猪种按买价,饲料按厂价提供给养殖户,他天天到养殖户家中去查看了解情况,并主动带上医疗器具,义务为养殖户服务,家中的稻田被烈日晒干,秧苗枯黄,也没有顾上,妻子的唠叨他当了耳旁风,一心扑在畜牧上,整天就在40户养殖户的家中跑。通过近4个月的努力,眼看饲养的生猪就要出栏了,按照本地市场每头猪的价值,除了购猪崽、饲料、防疫等成本,几乎无任何利润可言。他心急如焚,自带资金到处找市场,经过10天的努力,终于与贵阳的一家屠宰场达成了购销合同,每头猪比在当地出售多卖80—120元,第一次出栏xxxx0头,40户养殖户净增收入22万元。事实胜于雄辩,其他的农户看到了畜牧养殖的赚头,积极性大大提高,你追我赶地大搞畜牧养殖。到xxxx5年,全村发展328户,饲养户多了,问题又出现了,几百户养殖户的仔猪需求量大,为了解决养殖户购买仔猪难的问题,他几经摸索,终于找到了一条自繁自养的好路子。同时,在全村推行自繁自养以及种草养畜,降低了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目前,全村存栏优质母猪1xxxx头,每年向周边的县、市提供优质仔猪13000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