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14 11:45作者:王新老师
平日,家长和中小学教师往往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而常常忽略他们的学习动力水平,直至很多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心理问题或情绪问题的产生。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是什么?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哪里?
日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采取自编问卷的方式,从影响学习动力的3个维度10个影响因子进行问卷设计。被调查者为来自全国18所学校的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结果表明,学生学习动力的“家长期望”效应处于首位,家长的价值观成为影响孩子们学习动力的第一因子。
随着年龄增长学习动力逐渐降低
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的内源性动力因子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保健性动力因子趋于平稳。总体来说,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价值取向基本处于良好状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内源性取向日益降低。
从学习动力激励的内容特点看,成就激励、权力激励的学习动力水平较高,金钱激励位居其后,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内源性学习动力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中小学生的成就激励的驱动力最强,其次是权利激励,再其次是各种关系驱动力,金钱激励的作用不够大。
可见,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是呈现出精神层面的激励,也折射出励志教育、理想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生中的价值取向的结果。
“家长期望”效应大学生自我激励相对落后
从激励对象因子看,学生学习动力的“家长期望”效应处于首位,其次是自我激励,然后是教师激励和同伴激励。所以,家长的价值观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学习动力的第一因子,也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报告显示,家长的价值观和期望与学校教育充分一致时,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正能量的共振,如果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悖,那么对学生得价值观教育将处于一种能量消耗,将导致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处于混乱状态,学校教育将呈现艰难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优等生的学习动力在其他因子方面都显著高于学困生,且表现出与总体相近的发展趋势。对于学困生而言,无论是家长激励、学习内驱力、自我激励、成就激励、权力激励、关系激励以金钱激励均弱于学优生,只有同伴对他们是相对安全而具有支持性的。调查建议,学校可考虑利用同伴关系,让学困生在同伴中获得支持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