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0 09:18作者:三水老师
投资体制滞后 社保基金缩水贬值成为常态
社会保险基金年均收益率为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还不到2%,以CPI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8%相比,贬值近1000亿元,基金缩水成为常态,以社平工资增长率14.8%作为参照,潜在的福利损失相当于1.3万亿元。
省级作为投资主体不仅会强化早已形成的地方利益,而且与实现全国统筹背道而驰。一旦这一步迈出去,全国统筹将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保制度碎片化必将彻底“固化”。
中央政府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专门投资机构,或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或为央企,统一负责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
中国社保制度建立已有20余年,投资体制始终缺位,庞大的社会保险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作为财政专户存款“躺在银行里睡大觉”,跑不赢通货膨胀,多年来处于贬值风险之中。“十三五”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的关键时期。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体制已刻不容缓。
投资体制滞后导致社保基金缩水贬值成为常态
《经济参考报》: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步伐加快,社保基金投资体制改革和保值增值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话题,尤其是因包含“养老金入市”等内容更是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现行的社保基金管理体制处于是一种什么状况?
郑秉文:20多年来,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规定始终没有发生过变化,即规定在留足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只能用于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银行账户,不得进行其他任何形式的投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体制却始终没有任何改变。与基金增长幅度相比,与国外投资体制相比,都显得严重滞后。
截至2013年底,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8269亿元,如果加上其他四险基金14314亿元和城乡居保与医疗等基金,已高达47727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8.4%或财政收入的1/3多。在其他条件不变和新常态下,到“十三五”末,这个数字可望达10万亿元,接近财政收入的1/2。如此天文数字的基金规模,不改革造成的损失是骇人听闻的。从1993-2012年,社会保险基金年均收益率为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还不到2%,社保基金四种情景下的损失估算分别是:以CPI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8%相比,明显处于贬值风险之中,贬值近1000亿元,基金缩水成为常态;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几何平均值8.35%为参考基准,损失达3277亿元;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均收益率9.02%为参考基准,损失5500亿元;以社平工资增长率14.8%作为参照,潜在的福利损失相当于1.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