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3 09:41作者:三水老师
中秋节是浓缩了几千年儒家文化现代非物资遗产的活化石,它以独特的血亲团圆为基础,将民族团结和国家一统融合于儒家团圆文化之中,造就了东方式的、强大的思亲、思乡文化流。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固守数千年家庭团圆的血脉之恋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那一月铜臭,镶嵌在商家的钱袋与官宦的私囊之上。在市场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不能只是在将失去民族文化陷入市场危机之时,才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焦虑和忧伤。我们应该以东方文化对血脉团圆普遍认同为基础,利用现代技术和市场能力,锻造出普世价值的团圆文化,形成具有现代市场活力的华夏中秋团圆文化。
中秋团圆是中华民族血液中流淌的文化音符
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她负载着悠久的神话传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启示着中国古老的哲学和艺术。中国早期文化源于人们对太阳的阳刚与月亮的阴柔的想象,后羿射去暴烈的九日后,人们对太阳刚烈的崇拜渐渐地被月亮的阴柔所折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阴阳平衡观。在世界文化之林中,阴阳鱼太极图被称为世界第一文化图腾,它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和骨髓里,渗透于五千年古国文明的最深处。
月亮中国人向往之地,她生来就对中国哲学具有启蒙意义。嫦娥服下的不死药登月后引发的月下相思、中秋团圆,左右了中国文人思维和文化的走向,吴刚砍伐的月桂树树创随合的奇异能力,给中国哲理暗示一种不死的生命精神。月亮的盈亏晦明循环,不仅支配着华夏民族生产与生活,还给民族注入了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宁静的智慧品格和天人和谐的追求。
远古时期,中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据《礼记》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暮夕月,每逢中秋夜,国家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大典。中国文化对月亮的崇拜,直接体现在农耕时代依据月亮的圆缺制定的中国农历。中国历法巧妙地把季节转换与农事结合起来,突出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中心位置,显示出人是天地和谐的主题。
中秋时节,每个家庭都对着天上一轮皓月,观赏祭拜,思念亲人,企盼团圆的习俗,正是月亮的原始意象---团圆,在血亲相思的人性情怀上的文化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个民族把宇宙天象最完美的时刻作为民族的节日,把追求人与宇宙的和谐,运用到家庭团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上,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深邃与幽远。
月的团圆而唤起的亲人的团圆。数千年来,每当皎洁的明月悬挂于中秋的碧空,不知有多少情感在此时波澜起伏,不知有多少思绪翻涌翩跹,如果你无论在地球上多么偏远的角落,只要你发现有人在此时吟唱唐代名相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你就能从他那凝重的脸上,看到那烙有中华民族印记的血脉团圆和最原始的思念之情,感受到蕴含着民族情感的宁静与淡淡的感伤。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