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3 10:09作者:王新老师
摘要: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质量偏低,从而引发工作家庭冲突、亚健康、心理疾病、甚至过劳死等问题。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和谐文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生活质量,解决突现的和潜在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工作生活质量角度认识和谐文化的重要性,阐述和谐文化相关理论,并用中电电气集团的案例进一步说明。组织是社会的基础,鼓励组织构建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和谐。
一、工作生活质量偏低呼唤和谐文化
近几年,我国频传优秀人才英年早逝的噩耗,本令国人陌生的过劳生渐受关注。过劳死一词源于日本,是指因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继而丧命。日本是过劳死现象最严重的国家,然而这一现象正在各国相继蔓延,中国的现状也不容乐观。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从半个世纪前的35岁增长至2001年的71.8岁,进入了世界长寿国家的行列,而与之相比,一些特殊群体的寿命正在缩短。据1991年到1996年对中国科学院的调查,在职科学家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2.23岁;2002年对上海10家主要新闻媒体的联合调查表明,新闻工作者的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这些现象表明,紧张的工作环境已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都存在工作环境对健康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事实。过劳死是一种极端表现,危及到了人的生命,然而在现实中,还普遍存在着亚健康、心理疾病、工作家庭冲突等问题。欧美国家早已注意到工作对员工的影响,以及员工的感受对工作产生的反作用,提出了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概念,并且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工作生活质量运动。
一些学者和机构曾尝试给工作生活质量一个明确的定义。美国职业培训与开发委员会指出:工作生活质量对于工作组织来讲是一个过程,它使该组织能让处在各个级别的成员积极地参与营造组织环境,塑造组织模式,产生组织成果。这个基本过程基于两个孪生的目标:提高组织效率,改善雇员工作生活质量(Daniel J. Skrovan,1983),该定义强调工作生活质量的目标兼顾组织和员工双方面。Nicholson(1995)将工作生活质量定义为涉及到员工对工作的反应,特别是与工作满意、心理健康和安全相关的个人成果,该定义强调了员工对工作的反应。于静(2002)认为工作生活质量是指工作环境与工作所有者之间的匹配程度,该定义强调工作环境与员工之间的匹配关系。贾海薇等(2003)学者认为工作生活质量就是一个组织通过满足员工的物质与精神需要,促使员工更多地发挥创造力,增强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获取更高境界的满意感,从而实现组织目标高效完成。这个定义倡导通过满足员工需要以激发员工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还有一些学者也曾试图定义工作生活质量,其中有学者还专门定义了特定行业人员的工作生活质量,如定义教师(雷体翠,2000)、图书馆工作人员(邓志高,2004)等人群的工作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