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1 15:25作者:李一老师
思想政治教育与以文化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文化人的实践系统,以文化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活动。我国有着以文化人的优良传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要素,内容、方法、载体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关键点,也是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内核实质的必然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以文化人
纵观思想政治教育从古至今的发展,不难发现,其内容上的“最大公约数”便是以文化人,无论是古代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还是五四运动以来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形成的革命文化,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发展和丰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以文化人特质。
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德育体系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意蕴。“从德育目标上看,它以做人为德育的唯一目的;从德育内容上看,古代德育一直注重教人以德行与智慧,而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也就是说,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关注着“人”。“礼”是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孔子也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可见,以“礼”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仅强调了确保秩序的强制规范,也为人的修养提供了基本准则和标准。此外,一个重要的维度便是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将“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最高境界。“人者天地之心也”将人定位至与天地一体的境界,从本体论的角度定位人“为天地立心”的意义。发展至宋代,“人与天地,一物也”“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则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张岱年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谓‘天人合一’,最基本含义就是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在这个意义上,天人合一的命题是基本正确的。”从本质而言,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礼”与“天人合一”思想,始终将关注点指向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属于“德性”的关注,但更是“以追求个人完善为目标,以研究个人的德性为重点,诉诸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教化,力图通过告诉人们如何成为有德性的人而使人们达到完善”。
发展至近现代,由于内忧外患,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形成了战争年代特殊的革命文化。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生了实质转向,但其核心要义依然围绕“以文化人”具体展开。这里的“文”由“人”创造,而这里的“人”则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因此,中国革命文化所具有的群众性特征充分展示了其“以文化人”的传统。毛泽东指出,“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群众的”,“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革命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是一种反映了人民群众精神诉求的文化产品,在革命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其“以文化人”传统在于由人民群众创造的革命文化成为一种强大的思想武器,促进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意识觉醒和觉悟提升,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革命文化根植于人民群众,成长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种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根源在于“以文化人”,即由人民群众创造的革命文化孕育着革命战争年代无产阶级的价值追求、思想模式及生活方式,因此,它具有“化”的功能,能够产生强大的活力并深入人心,对那个社会阶段革命实践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体,同样也以其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人民性形成了“以文化人”的优良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旨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实质即是革命文化在当下的一个延伸。”这种延伸体现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这也是彰显其“以文化人”传统的核心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遵循。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还要依赖人民群众的评判。归根结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要义,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同时也在自身发展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形成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