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7 20:43作者:才子老师
近年来,年级组管理模式成为许多学校教师管理的主要方式。它通常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各类教学活动,比如,备课组要承担日常学科教学安排、命题和教学研究等工作,并直接负责教学质量。传统意义上的教研组职能因此就大大弱化了。
备课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本年段教学活动展开,备课组成员有一定的流动性,学科教学追求短期效益。长远来看,这种组织方式缺少对学科教学整体一贯性的谋划,缺少对各年段教学目标的清晰定位,缺少对各年段教学行为的协调统筹。基于此,我校着力进行教研组架构改革,由此带动了教学与教研工作的改进。
构建中心组,优化教学岗位的师资调配
原先教学岗位的师资调配由年级组提出方案、校长室协调配置,基本原则是首先确保高三、再定高二、最后高一,因此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常年留任高三,大部分“老、弱、病、残、孕”任教高一,致使高一新生的初高中衔接无法有效达成,新授课教学受到极大影响,学生后劲明显不足。
学校因而对教研组进行了重新架构,设置一名教研组长、两名副组长分别担任三个年级的备课组长,再另聘三人分别担任三个年级的备课组副组长,并由这六名骨干教师组成学科中心组。学校教学岗位的师资配置,由学科中心组根据各年级特点、结合教师个人意愿提出调配方案,学校研究确认。为保证各年段学科教学的传承性并不断总结各年段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备课组长实行“驻留制”,即下学年教学岗位调配时,一名备课组长继续“驻留”本年级担任备课组长,另一人按序进入相应年级并担任备课组副组长。
实践证明,学科中心组决定教学岗位的配置,让教师岗位的安排回归学科本位,教研组长有了较多的“话语权”,增强了教研组长的责任感。经过中心组的充分对话与协商,教学岗位的师资配置得到优化,学科教学能较好地关照各年段的诉求,有利于学科教学的三年一贯性整体建设。“驻留制”的实行,从学科角度实现了各年段之间的传承,各年级教学不再是割裂状态下的“另起炉灶”,而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反思、改进和优化。
编写导学案,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