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7 20:33作者:才子老师
录取通知书是南通理工学院的,招生接待的是通州学高教育,上课的地方在通州湾技工学校,而毕业证书则是南通市工人业余大学发的,另外学籍竟然是泰州学院……这里面错综复杂的关系,谁来“理一理”呢?(8月16日澎湃新闻)
学了三年的学前教育,邢佳慧拿到的却是“电子商务”毕业证。毕业证上专业与所学专业的不符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不符到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步,也着实令人惊叹。除毕业证的“大变脸”外,邢佳慧就学之路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又岂止一个“乱”字了得?
眼下各地大中专学校临近开学,但看似热闹非凡的招生市场,却存在着良莠不齐、李鬼频现、鱼龙混珠等问题。学生在院校报考中有很大的选择权,但也有选择失误所面临的巨大风险。选择对了,学校及学生“双赢”;选择不当,受损失的不仅仅是所学专业与毕业证的不符,还浪费了大好青春。
所学专业与毕业证上专业的严重不符,溯根追源,还是录取、招生、教学、校企合作等各个环节的乱象丛生所致。要防止类似事件的再现,不仅需要关部门的友情提醒,诸如教会学生如何识辨学校正规与否的法子,更重要还是相关部门必须靠前指挥,为学生保驾护航。
理论上,我们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高校招生系统方案,既然线上的学生能从志愿填报、投档录取等方式走入大学,那么对线下的学生而言,也并非不可以按照高招录取的模式,走入那些他们愿意就读并公开招生的学校。
诚然,教育部门不可能将关心送达每一个落榜生,但清除“野鸡学校”的存在、治理“毕业证上专业与所学专业严重不符”等类似问题,是不能奢望媒体曝光的。对招生学校资格、资质的审查以及开办专业的备案,是相关部门应履行的基本职责之一。
防止类似的毕业证书“大变脸”,相关部门监管要更给力,应尽可能躬身实践,多走下去问一问、看一看,其中的责任与担当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