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6 20:34作者:李天扬老师
暑假已经接近尾声,孩子们也要开学了。有爷爷奶奶对即将入园的孙子孙女开展“不吃亏”培训——“要是有人过来推你,你就抓住他的胳膊,咬他”、“他要是哭了引来老师,你就要哭的比他还大声”……专家表示,爷爷奶奶的担忧之情可以理解,但每个孩子的交往方式不一样,他们的世界都是纯洁的、简单的,家长不应以成人的眼光来对待和干预。(8月15日武汉晚报)
“小朋友推你,你就咬他胳膊。”这样的家庭教育确实不妥。但凡有点理性思维的人都明白,小孩子进入幼儿园就标志着其人际交往的正式开始。作为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父母,应倡导向善教育,让孩子懂得如何宽容待人,如何合作玩耍,而非站在复杂的成人角度学什么睚眦必报、以防吃亏。
幼儿园环境下,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你推我一把,我撞你一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并非真的有意识地欺负人,也并非成人所认为的恶意行为。有关幼儿行为的研究就表明,小孩子之间表现出来的推推搡搡多半是一种无意识或模仿行为,有时候是本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或者玩具的行为。如果我们把这样的行为当作吃亏或不吃亏看待,无疑是我们的理解出了偏差。想想看,自己的孩子被小朋友推了一把,骂了一句,到底吃了什么亏呢?为此而教孩子以牙还牙难道真的就是不吃亏?
生活中,一些父母或爷爷奶奶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教育孩子以牙还牙避免吃亏的现象相当普遍,而且“教育方法”还五花八门。比如,有的家长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小朋友骂你你就骂他,若打你你也打他。有些孩子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做得更为过头,他们宁愿自己的孩子欺负别人然后道歉,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吃亏,以为这样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吃亏。
这样的教育无疑是针尖对麦芒式的,非但达不到保护孩子的目的,反倒会使孩子养成从小受不得半点委屈,习得简单粗暴对待小朋友之间正常小摩擦的不好习惯,阻碍孩子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使孩子形成以暴制暴的情绪化人格倾向。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家长最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学会合作玩耍的规则,学会友善、谦让、分享,以便为孩子将来顺利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此外,作为家长,还应学一些幼儿行为常识,理解幼儿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无意识或非恶意的推搡行为,不要动辄以成人意识将其当作吃亏或不吃亏看待,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小朋友之间不可避免的小摩擦,助推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