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2 20:38作者:三水老师
■“聚焦高校科技创新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系列报道
如何调控细胞命运是干细胞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却面临着似乎难以逾越的安全性障碍。于是,从根本上开辟新的安全有效的细胞命运调控途径,成为近年来干细胞研究最富挑战性的难题。
早在2013年,北京大学生命联合中心邓宏魁团队就在《科学》上发表了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研究成果——仅使用化学小分子就可以逆转细胞命运,将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
“以这项研究成果为基础,团队进一步研究了化学小分子诱导重编程的分子机理,优化了诱导方案,使重编程效率大大提高,同时缩短了重编程的时间,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化学重编程系统。”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长达8年的摸索,在经历了许多次失败之后,邓宏魁团队终于利用化学小分子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全能性特征的干细胞。
这一全新的干细胞被命名为“潜能扩展的多能干细胞”,简称为EPS细胞。令人惊奇的是,单个小鼠EPS细胞可高效地嵌合到不同发育时期的小鼠胚内和胚外组织中,发育形成各种胚内和胚外的组织类型。通过最严格的四倍体补偿技术,团队进一步证明了单个小鼠EPS细胞能够发育成为成体小鼠。团队还发现人EPS细胞注射到早期小鼠胚胎后,能够在小鼠胚内和胚外组织中稳定地检测到人细胞的存在,这证明了人EPS细胞能够参与小鼠个体发育过程,为将来在多个物种中广泛建立具有全能性特征的干细胞系提供了新的起点。(本报记者柴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