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7 20:40作者:王华老师
“湄公河流域农业发达,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使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我们通过研究发现,班兰叶可以吸收75%的硝酸盐和95%的磷,因此计划用3年时间研发推广班兰叶产品,以净化湄公河水质。”来自老挝国立大学的团队介绍,推广、培育净水植物,可以同时净化水质并增加农民收入。
近日,来自湄公河—澜沧江流域的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中国、越南等六国八所高校的35名青年齐聚青海澜沧江源头,参加由复旦大学主办的首届“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为澜湄流域综合治理建言献策。
老挝国立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佛斯·钱明第一次登上澜沧江源头,感触良多:“参加这个项目之前,我和我的学生都不了解青海,不了解湄公河流域的情况,很多学生对湄公河上游建水电站持批评态度。但亲自走访后,我们理解了水电站的合理性,而这种共识的达成对未来澜湄流域的合作意义重大。”
“我们计划面向居住在湄公河流域的12至15岁学生开展蜂窝夏令营,通过讲述河流污染故事,强化学生的环保观念和环保实践,增强共同治理能力。”来自越南河内人文社科大学的团队十分关注澜湄流域污染治理问题,他们认为治污要从提升人们的环保观念和实践能力入手。
在完整听取了12个项目的介绍并给6个项目提出指导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宇说,大赛不仅是一种交流,更重要的是推动创新创意落地。各国青年学子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思考解决方案的做法让他印象深刻,“12个项目涉及技术、政策、合作等诸多问题,并提供了青年人的解决方案”。
来自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的学生提议用“贷款”扶持穷人生计;缅甸学生专注于用新技术开展污水处理;泰国学生打算利用皇家计划“猴脸项目”,减少人为导致的水土流失;中国学生提出建立“澜湄流域气候减灾联盟”,以融合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的力量,响应“一带一路”号召,促进贸易合作与共同发展。
“大学要以服务国家战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志敏认为,此次大赛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和多边人文交流结合起来,让年轻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厚植人文情怀,使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勇气和责任将澜湄流域和当代世界作为创造美好未来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