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01 20:38作者:李一老师
近段时间以来,“蓝鲸游戏”和“人体刺绣”两类游戏受到媒体和民众的关注。“蓝鲸游戏”,由俄罗斯流入境内,要求青少年在50天内完成系列自残任务,最终诱导青少年走上自杀之路。“人体刺绣”则由日本流入,该游戏让参与者在手臂、手掌等位置用针线缝出各式图案,以达到自伤的目的。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不难发现这两种现象下所隐藏的潜在诱因。对自杀未遂者和亲友的访谈结果发现,导致自杀的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本人的人际矛盾。对于自杀、自伤的青少年而言,社会支持欠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家庭不幸、同伴群体排斥、教师忽视或拒绝等。青少年自杀、自伤还与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有关。他们对人际间的情绪体验意识尤为敏感,一旦引发诸如愤怒、悲伤之类的情绪,便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如果难以将自身情绪的变化通过语言等方式很好地表达出来,又不能向他人合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那么自伤行为就成了一种情绪表达的“有效途径”。
此外,青少年自杀、自伤也与自我价值毁灭有关。对于青少年而言,成绩过差往往导致这些孩子无法找到自我价值,失去生命的意义,每日沉浸在消沉的心态中,久而久之,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青少年主要的学习、生活区域是校园,类似事件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校园生命教育。预防自杀、自伤行为,必须将校园生命教育与家庭生命教育相结合,并以环境、情绪和认知三方面为着眼点,开展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生命教育。
建立教师—同伴—父母社会支持网络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当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而非唯成绩是论。而作为家长,应成为孩子们最坚实的后盾,不仅要提供物质支持,还应该更多提供情感支持,关注青春期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积极反馈,尊重孩子们的想法与决定,减少因为青春期叛逆而带来正面的冲突。当然,我们还应该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社会支持网络和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来减少极端行为的出现。
预防青少年自杀、自伤行为,须提高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借用团体辅导等人际互动的方式,促使个体在交往过程中体验他人情绪、接纳自身情绪和识别负性情绪,教授其高效可操作的情绪管理策略等。此外,提高青少年的挫折承受力也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