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7 20:43作者:王华老师
“路演”对很多中小学校长而言,也许还是个有点陌生的概念。但山东潍坊高密市近日就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采取笔试、面试、路演等形式,公开选录了27名教育后备干部,作为当地校长人选的重点培养对象。
用同样的方式,高密市还选出了4名“凤城名校长”,入选市政府特聘人才,享受专项津贴。中小学校长享受这种殊荣,在当地还是第一次。
“办好教育,首先要有一批好校长;要出一批好校长,首先要有适宜校长队伍成长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高密市教育局局长杜启强说。从1999年开始,高密在山东率先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带来了当地教育生态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密持续不懈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带给我们颇多有益的启发。
走出迷惘——
去行政化,摘下“官帽”当专家
为什么要搞校长职级制?“高密的校长职级制改革从一开始就不是贸然的单项突破,而是有深厚的背景铺垫和改革基础。”高密市教育局副局长姚灵光说。
姚灵光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高密市先后实施了教师聘任制改革、班主任职级制改革、教研组长职级制改革,实现了职员分级聘任、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下一步如何改革?当改革进入一个平台期之后,很多人开始迷惘,不知道路在何方。
“当时,校长就像官员,有行政级别的校长属组织部门管,没有级别的属乡镇党委政府管。”姚灵光说,“因为校长管理人权、事权脱节错位,教育部门专业管理不畅通,原有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校长管理不得不改了。”
1999年秋,高密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方案》,拉开了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序幕。随后,256名校长进入第一批职级管理队列,成为改革的“吃螃蟹者”。
“按照改革方案,设立校长职级,从高到低分为特级校长、高级校长、中级校长、初级校长四级,高级、中级又各分三个档次,初级分两个档次,总共四级九档。引导校长脱离‘官本位’的思维和发展取向,向专家方向成长。”杜启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