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1 20:40作者:三水老师
近日,苏州长三角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目前已有8个项目签约落户。作为入驻企业代表,亨通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春良说:“研究院如此定位,能更精准地了解企业需求,对企业来说是个利好。”
“研究院按企业化运作,但不以营利为目的。”研究院理事长、苏州工职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授殷庆纵解释说,这个定位看似“矛盾”,其实是学校进行的一项体制机制改革。研究院采用理事会制,5位理事不拿工资,义务工作,经费来源于社会捐赠、政府支持和为企业服务的劳务费。
制造业是苏州的“脊梁”,其中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是其大力发展的产业。主动融入区域发展,苏州工职院抓住机器人产业,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目前已建立学校、院系、专业三级“企业学院”网络,并且相继成立江苏省工业机器人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机器人与成套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还牵头成立江苏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联盟。
此前,学院经过调研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学校无法有效对接企业需求。2016年12月,由学院牵头,苏州长三角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取得独立法人资格,正式开始运营。
学院党委书记薛峰说,研究院将通过组建项目团队、成立全资或合资项目子公司、组织企业之间合作等方式,实现技术攻关、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功能,为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这个产教融合的平台,一手拉院士、专家和学者,一手牵龙头企业,打通了校企之间的种种壁垒,能真正聚焦企业难题,为产业发展服务。”
80后博士高新浩来学校不到两年,去年就注册成立了公司。“会技术,但不懂市场”是很多博士的通病。高新浩坦言,之前自己曾直接去企业找合作,碰过不少壁。现在高新浩把公司设在学校产业研究院,背靠这棵大树,现在手里已有好几个企业的单子。“研究院把项目给我,我只需付一部分管理费即可,这样就能把精力都用在研发上,不用再跑市场了。”高新浩说。
苏州工业职院科技处处长温贻芳介绍说,通过“博士倍增”计划,目前该校博士在专任教师中占比达50%。“博士来了,如何留得住?就是要给他们平台。”温贻芳说,产业研究院相当于“红娘”——了解双方需求后,为老师接项目、为企业拉人才,使供需匹配,为博士找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