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8 20:40作者:才子老师
“中国的研究型大学,甚至是一流大学,能否在二三十年后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在很多国外学者看来,中国高等教育的硬件已居世界一流。但在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教育质量上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我国高等教育要如何回归人才培养之本位?高等教育现代化有哪些实现路径?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又将如何创新?日前,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在京圆满落幕,但所商讨的高等教育如何回归育人初心并追赶世界一流大学之计,永不落幕且将继往开来。
回归何处:本科教育征程未有穷期
当前,我国各高校都在制订“双一流”建设计划,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但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如课程体系过于僵硬化、专业设置调整与市场需求脱节及应试教育影响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原因何在?
“‘重科研轻教学’在反馈报告中占比极大。”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指出,当前大多数高校还未透彻认识到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才培养创造优良环境,因而在学科建设中并未将教学放在首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学仍处于科研从属地位,很少有学校为开设课程引进头衔教授;从教师自身来说,也没有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
“立德树人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高等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大学之道。”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强调。
如何解决重科研轻教学之难题,使高等教育回归教育教学育人之本?
科教融合历来是高校提倡和改进的方向,也是一体两面的统一体。为此,中山大学一方面在本科培养方案中增设学术前沿和学术训练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前沿、更及时的学术养分。另一方面,在全校范围内落实本科生导师制,要求所有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对本科生开放,逐步将本科生培养作为学校科研平台建设的绩效考核指标,并要求院系在第一课堂设置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进而促进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以科研反哺教学。
从教必育人,育人必从教。“在本科教学投入大幅度增加的两年里,教师上讲台的比例从原来的69.7%增长到了85%。”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介绍,教学督导现已做到本科生课堂全覆盖,未来实现教授100%上讲台的愿望距离虽长但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