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3 20:34作者:李一老师
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将招收首届本科生。日前,其官网公布,对本科生的培养将采用“师徒制”指导模式,即设立本科生学业导师,导师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学科带头人以及国内外知名教授等。(7月3日科技日报)
本科生导师制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制度设计。对于所有大学生而言,拥有一个学业路上乃至人生路上负责任的导师,引领自己前进的步伐,是一件大好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批390名全日制本科生是幸运的,他们人均享受到的师资条件堪与一般大学的博士生相提并论。
而另一所大学也令人心生羡慕。报道指出,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从至今每年招收的本科生都不超过400名,而现在受邀列入本科生导师名单的博士生导师已有七八百名。本科生入学后,便可以依据这个名单与导师互选。学校的规定是,每名导师带的本科生不超过4名。目前,国科大所有本科生导师至少是正教授级别,大多数都有海外留学经验或有“千人计划”人才、“国家杰青”、院士等头衔。
不过,这种一般院校难以企及的本科生和名师级导师的配比,在令人心生羡慕的同时也会生出几分“望洋兴叹”的距离感。从现状来看,更多院校的本科生招生数动辄数以千计,但师资数量或可供选择的本科生导师储备却难以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等同日而语。难怪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杨国强在介绍国科大的本科生导师制时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学校的模式是很难复制的。”
虽然难以复制,但并不妨碍对其精神的学习和吸收。对于任何一所大学而言,立德树人无疑是其根本任务,这与大学的层次、类型、大小等无关。但从现状来看,很多院校动辄一比十几的师生比,给本科生导师制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简单地生搬硬套这种看起来很美的本科生导师制无疑有“东施效颦”之嫌,弄不好会流于形式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其他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作出差异化的探索,而不是亦步亦趋地步人后尘。如果学校的师资储备不如中国社科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那样丰富和强大,如果学校的类型不是研究型,而是教学研究型、教学型或应用型,如果学校的层次不是所谓的“一本”,而是“二本”或“三本”等,那这种本科生导师制的面貌应该是因校而宜和百花齐放的,而不应是千校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