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14 20:38作者:李一老师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许美德在近期《比较教育研究》发表《作为“中心的中国”对全球教育有何意蕴》一文提出,中国独特的学术传统中的制度和认识论模式与现代大学有根本差异。这种传统比欧洲中世纪的大学还要早几个世纪。
从传统上讲,全球研究型大学以重理论知识、轻应用知识为特点,越来越重视学科知识的专业化和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核心价值观。相比较而言,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机构的核心价值观是尊重知识权威和知识自由,这种知识自由要比欧洲传统的学术自由更宽泛。中国古代的士大夫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效力,而正规的高等教育机构则被整合在封建官僚体制之中。然而,士大夫都致力于为民请命、为国造福。他们更崇尚实践或行动,这与以“专业知识的理论辩论”为特点的德国传统大相径庭。尽管在中国有重应用知识、轻理论知识的倾向,但中国古代在天文、灌溉、工程、化学、数学等领域都为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只是在欧洲近代科学革命之后中国才开始落后。
在欧洲也有这样一所学院,与中国古代儒家传统的价值观相一致,那就是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所学校建于法国大革命之后,目的是为19世纪早期出现的公立学校体制培养教师。当时法国领导人认识到,大学的主要定位是研究法律、医药等传统学科和纯粹的专业领域知识,并不适合承担为公立学校培养教师的任务,因为公立学校的目标是教育所有孩子成为法国新共和国的公民。
师范院校的模式影响广泛,19世纪的美国有80多所师范院校,主要以女生为主。遗憾的是,尽管美国有实用主义哲学,但是这些师范院校仍然被研究型大学中的男性学者调侃为“学术界的可怜养子”,到20世纪就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或与综合类大学合并,或升级为当地的综合类大学。然而,在中国和日本,师范院校的模式颇受欢迎,并在公立学校体系的建立以及现代化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角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改革后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师范大学受到高度重视。肩负着为中国培养各个层次的教师这一重任,师范大学也把中国教育文明的价值观传递给全世界。其中,在北京师范大学,中西方教育价值观已融合了一个世纪之久,笔者希望他们能够利用这独特的历史,向世界展示中国与众不同的教育文明,并向具有德国和美国传统的全球研究型大学的垄断发起挑战。
(杨桂青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