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30 20:43作者:李天扬老师
据报道,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发病率都超过70%,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北京大学教授李玲日前在《人民日报》撰文告诫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早教,让孩子的视力健康输在了起跑线上,假如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未来我国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都可能面临较大缺口。
另一条消息,舆论关注虽然不高,但却为李玲教授的告诫提供了佐证。浙江省教育厅日前发布对该省2016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监测结果显示,该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存在学习压力过大、学业负担过重、睡眠时间不足等问题。调查者认为,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体艺活动时间和足够的睡眠时间是“减负”工作的基础和重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六一儿童节之际,重读这样的新闻,别是一番滋味。这两则信息的内在联系显而易见。虽然近视率上升有多方面原因,比如电子产品的使用等,但毫无疑问,孩子学习压力大、作业时间长应该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只有这样判断才和我们的生活经验吻合。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近视率上升的责任都该教育部门和学校来承担,因为课业负担问题的成因已经变得极为复杂。经过多年来教育部门不断“减负”努力,中小学生在学校的课业负担确实减轻了,这是有目共睹的,但由于部分家庭的不理解、不配合,结果减下来的负担相当一部分被转移到家庭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去了,甚至还有加码。
显而易见,种种功利的教育理念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正在日益显性化,正在带来像近视低龄化这样不可逆的危害,这终将给未来的人口素质留下难以挽回的伤害。因此,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校外机构,无论是教育实践还是教育管理,都应该确立一种底线思维,那就是不能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只有这个底线以上的选择才是正确的教育选择,否则,把身心健康作为教育的代价,就是反教育的选择。虽然这些道理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已经成为常识,但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却仍然需要一个过程,那种反对学校“减负”的声音,大多根源于此。
最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会议指出要“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精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领会。当前,一些校外教育机构已经成为加剧教育竞争、损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巨大痛点,一些地方的监管却没能及时跟进到位。前不久,成都查处了一家知名的校外教育机构,但绝大多数地方并没有采用同样的监管标准,这反映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保护、认识水平还存在很大差异。健康成长是青少年的最大权益,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是触碰底线,不管是哪个层级、哪个类别的教育,都必须恪守这条底线。有这条底线,我们才有底气让孩子们相信“节日快乐”的祝福,是真诚和爱的声音。底线思维是管出来的,没有及时严厉的监管,底线不可能“自动生成”。(钟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