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0 09:05作者:才子老师
每天接送小朋友上下学的时候,路过的村民都会和张华亚热情地打招呼,尽管他们可能并不认识她。“只要看到我们的队服,老乡们都会说你们又来啦,孩子交给你们我们就放心了。”因为张华亚身上的这件队服,已经是第十一次在大别山深处这座小村庄里出现了,老乡们都认识。
为响应国家振兴革命老区计划、关爱留守儿童、弥补教育资源不均衡,扬州大学阳光协会通过帮学支农、捐资助学、发起留守儿童陪伴和成长项目等,连续11年支教大别山革命老区。
2016年7月11日,24名支教队员背起行囊被褥,兵分两路,再次走进大别山,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2006年到2016年,累计已有近200名支教队员,为超过500名孩子开设了暑期“留守儿童”课堂,为30多户困难生家庭提供了数万元爱心捐助。
“今年是阳光协会支教大别山第十一年,也是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通过一届届队员的接力和传承,阳光协会一定会有20年、30年甚至更久远的支教故事。”张华亚说。
支教,一而再,再而三
早在一个多月前,安徽省金寨县油坊店乡元冲村的小朋友们就等不及了。他们在村委文化广场前拦住村主任刘国琴,问她:“大学生哥哥姐姐们今年还会来吗?”“当然会来!”刘国琴给孩子们吃了定心丸。
因为元冲小学紧邻村部,每年的支教活动大多在村部举行。刘国琴回忆,每年都有七八十个孩子主动来参加大学生们组织的活动,甚至连县城里的初中生、高中生都会慕名而来,大学生们还专门为他们开设了一对一辅导课堂。
虽然每年来的学生中都会有新面孔,但他们支教的初心从未改变。
作为阳光协会会长,今年大二的张华亚已经是第二年来到大别山。去年,她还是支教队中的普通一员,今年,她已经成为领队,带领12名队员到金寨县油坊店乡龚冲村村小支教。“今年来参加活动的小朋友比去年更多,也更活泼,愿意和我们亲近,他们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大哥哥大姐姐。”张华亚说。
这是周平第三次来到龚冲村,她还记得阳光协会的学长学姐们讲过的一个故事。那是几年前,支教地的条件还很艰苦,小朋友们得知一名支教队员过生日,就在纸上画了一个蛋糕,还切了半个西瓜,给支教队员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一群原本陌生的孩子,对你是那样的亲近、依赖,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最单纯的方式对你好,我觉得那是非常珍贵的事情。”这个故事打动了周平,让她成为支教队的一员。